欧债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12:40:21

欧债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问题的思考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自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经济下滑,欧元贬值,失业率不断攀升,欧洲经济的低迷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在危机中找到转机,面对风险,迎接挑战?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阴霾下的中欧经贸关系,阐述了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的难点,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一、欧债危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冲击

(一)对欧出口下降加快,中欧经贸总体下滑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的财政紧缩,对来自中国在内的全球产品需求大幅减少。在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欧盟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来自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迹象。2010年欧债危机初期,受债务危机打击较大的国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盟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对中欧经贸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但是,2011年下半年,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欧洲经济不振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逐步升级。从表1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出口增幅的变化可以看到,2011年9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幅为7.4%,到2012年3月,中国对欧盟增幅下降到-1.8%。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口下滑加快,出口降幅最大的是意大利。与此同时,我国对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出口也呈下降趋势,中欧经贸关系受到明显影响,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升级。

(二)欧盟部分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萎缩

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欧洲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影响着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正在经历着金融危机后的二次衰退。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4.4%,达1994年以来峰值。在就业群体中,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第一季度西班牙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升至52%,失业率为全欧洲之最。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20%,欧洲国家市场需求下降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不敢消费,使得欧洲进口需求不振,从而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小企业为例,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的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相比2010年下滑约 30%,今年与 2010年相比企业平均利润减少30%到40%。

(三)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中小外贸企业频遭贸易壁垒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易受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综合影响,在欧债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失业率不断攀升,经济低迷,国民消费能力减弱,政府为缓解国内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对欧出口的中小外贸企业。欧盟对华贸易中,打着“绿色”、“环保”旗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频频使用,对出口欧洲的纺织品、茶叶、蜂蜜、中药、人体护理用品等产品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相关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制约。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2011年5月14日,欧盟终裁对中国出口的高档铜版纸征收4%~12%的“反补贴税”和8%~35.1%的“反倾销税”,而此前欧盟从未同时对进口同一产品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救济。2012年2月欧盟危险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市场243份不合格产品通报,较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中国124份,占总通报数量的62%,是被通报最多的国家。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自身需提高技术标准,积极应对各种壁垒。

(四)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在欧债危机的风暴下,欧洲市场的供求状况时时变化,政府采购减少,贸易环境恶化,这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最严重的是汇兑的损失,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对欧出口风险不断加大,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从1欧元兑9.8元人民币到现在的1欧元兑8.2元,两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下跌超过30%。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非常现实,因敏感的资本市场会使汇率波动大,而在商品市场中,商品具有价格粘性,当使用欧元结算时,遇其贬值,采用预收预付的方式,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原有薄利状态可能变为亏损。根据企业财报显示,尚德电力2010年第三季度的汇兑收益为4200万美元,而2011年同期则损失5630万美元。国际汇率的剧烈动荡让出口的汇兑本钱陡然超出很多,企业利润蒙受不小损失,人民币升值过快导致国内外贸企业无法生存。危机加剧又增加了我国企业出口的坏账风险,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欧洲客户购买能力减弱,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这会进一步威胁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收款风险。

二、中小外贸企业转型中的难点

(一)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融资保证

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往往倾向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国家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程序更为复杂和谨慎,各级金融机构审批时间长,给融资增加了难度,往往审查还没结束,手中的订单却没有了。因此,很多外贸企业都会选择用贸易融资方式来规避风险和获得周转资金,但国际保理和福费延业务对于金额、期限要求较高,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单笔业务出口金额太小,采用此方式会增加企业费用。如保理业务保理费约在1%左右,交易费率的偏高,使一些企业难以承受,更不用说证券和债券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令大多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望而却步。而由外贸向内销转型中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缺乏,内销需要更长的资金占用周期。出口加工型企业一般在拿到订单后,只要有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就可以运作,内销却完全不同。在国内,除了个别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外,很多地方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批发网络。公司要先把货物卖给批发商,再通过他们的网络进入零售市场,而批发商的货款往往要等货卖完才会支付,这样,资金占用周期就比较长。因此,资金问题对于有意转做内销而又没有便捷融资途径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非常棘手。

上一篇:我国水产品出口障碍分析和措施探讨 下一篇:新形势下加快义乌进口贸易深入发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