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解析

时间:2022-09-19 12:21:37

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解析

摘要: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小城镇总体规划为其发展指引了方向,但是在发展建设当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逐渐凸显。本文在对自然生态景观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优化小城镇景观生态特色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规划的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不能忽视对于生态、景观的建设,因此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城镇生态建设现状分析

1、小城镇生态建设存在的优势:

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自然山水和乡村田野所包围,并且有一条相当长的城乡结合带,这些景观将城市和乡村自然地连为一体;小城镇的面积相对小,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进行环境建设时容易得到认同;小城镇相对于也城市避免了一部分机动车所带来的尾气和噪声污染;同时,小城镇的物质消费相对少一些,这也避免了一部分社会物资的消耗。小城镇的这些优势,表明小城镇与生态学的应用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优势,在小城镇中加强生态建设的概念。

2、小城镇生态建设存在的劣势

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也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形势。由于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多为资源产业或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长期的粗放式的开发形式,造成了一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小城镇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另外在对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中,人们缺乏生态保护的观念,导致了生态破坏加剧,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而小城镇又缺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就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对土地的开发,也对小城镇的环境造成了影响。

三、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的内容

小城镇的生态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作为理论指导的。包括:第一,进行小城镇的生态景观功能区规划。这需要对景观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地分析,在此前提下对景观进行规划,调整和优化景观要素的布局,调整区域景观的总体的格局,划分生态景观的功能区。第二,对于小城镇的生态景观功能区进行优化。第三,对小城镇的景观进行细部设计,根据景观的功能,合理设计斑块、廊道、基质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丰富景观的形态,发掘景观的人文和历史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生态景观的规划中去。

四、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的对策

通过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镇发展的阻碍;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有利于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要做好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自然景观带的保护,保持原有的景观资源,不要对其造成污染与破坏。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结合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区改造,增加镇区的绿地面积;建立并严格实行小城镇绿化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绿地的行为;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进一步增加小城镇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到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规划建设,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整体的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稳步前进;小城镇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提高绿化景观观赏效果;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村屯进行重点绿化。

第二,小城镇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路,根据小城镇的道路承载能力以及空间尺度,结合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进行适度开发与建设。

第三,小城镇景观规划要坚持生态的原则,使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在建造人工景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有效减少人为的改造、损毁对小城镇自然生态所带来的灾难性威胁。

第四,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在总体规划阶段,对小城镇生态环境、景观资源的利用和把握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在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关注日益加深。要实现小城镇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环境保护是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小城镇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镇区和村庄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镇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结合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分步实施以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等为基本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小城镇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管理,严格监管力度,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在规划建设上切忌盲目效仿城市风貌,要体现自己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将自然的田园绿意巧妙地组织进空间环境中,架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在分析本地的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在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具有小城镇特色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景观设施和小城镇区域的森林生态建设、村庄绿化改造、本地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和景观优势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的历史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

第六,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应该注重整体协调,强调小城镇景观特色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并且立足于创造生活型的小城镇,把生活与自然的因素放在首要的位置,使小城镇变成风光秀丽、人情味浓、生活方便的生活空间。

第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由于小城镇规划只是城乡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解决如此复杂多元的小城镇发展问题,其规划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补充改善。同时,生态城镇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让居民认同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自觉减少需求,节能、节水、进行垃圾分类。在进行生态城镇规划时需要政府及相关方参与,政府在定制一个大框架之后,通过多方沟通,最后形成生态城镇建设的共识,保证生态城镇的建设具有持续性。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小城镇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科学的实施。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做好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是建设环境优美、规划合理的城镇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 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城市规划》, 1997年06期

[2] 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城市规划汇刊》, 2000年06期

[3] 王玲:《生态城镇规划的设计研究》,《企业技术开发》, 2008年06期

[4] 吴谦林:《浅谈生态城镇规划》,《山西建筑》, 2008年12期

上一篇:基于节能设计理念的建筑设计应用探讨 下一篇:城市高层住宅的户型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