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11:35:37

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

摘要:加强我国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能合理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舞弊及预防腐败,实现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本文从会计核算法规体系不完善、高校治理机构不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修订财经法规体系、设置总会计师职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等三个措施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

关键词:高校 会计基础工作

我国高校如何保证向会计信息使者提供本校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质量,忠实地履行受托责任。《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给出了正解的答案: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高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会计,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有关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校财经法规体系不完善

“十二五”期间,与我国高校相关的会计法规相继得到修订与建立。提高我国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证。重新修订的法规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新建立的法规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

但高校还是按1997年制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来核算其发生的经济业务。这已远远不能适合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了,更不利于高校会计核算需求。如基建账并入大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无法依法依规进行账务处理。

(二)高校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规模已达到设总会计师职务的条件,但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很少,绝大部分高校都没设置总会计师职务。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校(院)长负责制,党委常委会对高校年度财务预决算和收入分配方案、大额资金的借贷和使用、重大基建项目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校长办公会则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实施办法、落实党委会讨论决定大额资金使用、重大基建项目及产业发展计划,加强财务管理。校长办公会决策权在校长及副校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可列席会议相关部分,但列席人员没有表决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高校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但高校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还是按以前方法方式,所有经济业务由高校财务处集中管理,决策权则以校长为首领导们做出。校领导们做出的有关财务决策,都是以本校事业发展为方向,不考虑做出的财务决策是否合法合规,这样做最终导致高校的财务行为违法违规。因受各种财经法律法规的制约及政策指向,各高校都在按本校实际情况相应调整预算支出范围及支出标准。以高校“三公公费”支出数据为例,各高校为达到不超过预算所规定的支出标准,实际超出部分随意从其它经费支出,而使“三公公费”达到规定标准。

(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规范、方法。会计人员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订与完善的。当然高校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也要随着国家政策法规不断修改与完善,使其制度能符合高校事业发展需要。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很滞后、不健全的。高校不重视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以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为例,引用高校会计人员经典话语就是:“口授秘籍”。虽然这种说法是一种笑话,但从中可以看出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严重缺失。

二、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针对我国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不断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一)加快修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及配套的细则规定

新修订适合当前高校会计核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能尽快出台。只有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出台了,我国高校才能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或启用新版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使基建账并入大账有法可依,启用预算科目成为可能,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

财政部不仅要加快出台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要加快公布高校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制定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管理办法,促使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加快制定无形资产摊销办法,保证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更加合理。同时也要尽快出台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促进各高校进行成本核算。这些细则的出台,有利于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实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这一目标,2012年高校的教育经费已达到GDP的4%目标。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及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越来越需要站在更高层次的决策层来进行专业团队理财。

高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高校管理高层要加快选聘符合本校总会计师条件的人员,任用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总会师师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要求组织领导学校的财经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学校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高校设置总会计师,能加强财经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经济责任、规范财经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高校加快完善内部会计管理规范

高校要加快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建设。包括健全高校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立有关财务报账规则、细则以及财务部门建设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1、依据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制定符合单位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单位负责人、财务机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建立与健全。单位负责人要了解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积极支持财务部门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财务机构负责人要亲自组织本部门会计人员,依据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

2、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完善经费内部管理细则

一是财务部门与基建部门共同努力,依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建立健全本校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细则;二是财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采购、处置、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等管理细则、办法;三是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及科技部对科研经费有关规范,明确有关科研经费开支范围、标准、报帐办法;四是财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依据国家助学体系相关规定,完善学生奖助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奖助基金发放标准、范围、程序,保证专款专用原则。

3、财务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制度信息子系统

当代社会已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财务部门构建财务制度信息子系统意义重大。该系统不仅能宣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校内经济业务管理规范及相关管理办法,更重要的是能方便全校师生员生随时查询各种办理经济业务服务指南。该系统中有办理各种业务办法的详细说明:预算指标报销开支范围及标准、需填写的单据类型、授权审批人限权范围、如何粘贴报销单据等等。此系统建成,有利于加强全校教职工及学生对财务部门工作理解与支持,更有利于财务部门提高办理经济业务效率及效益。

四、结束语

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完善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各级审计部门、高校的主管部门、基层高校单位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依赖于高校单位负责人、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校经费管理人、高校会计人员各司其职共同遵守及维护。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Z].2012.12.6

[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1.9.9

[3]《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编委会,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1-4

[4]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2012.2.7

[5]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2012.12.19

[6]周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2 (4上):120-121

[7]《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458-460

[8]王丽娟.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35):168

上一篇: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小议如何强化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