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探讨

时间:2022-09-19 09:21:50

【前言】深圳地铁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1 工程概况 深圳轨道交通某线由南至北穿过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连接福田中心区、南山中心、前海中心、宝安中心、机场、福永、沙井和松岗等地,处于城市西部发展轴上,是城市中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联系的轨道快线,同时兼有机场快线功能。沿线共设置有17座...

深圳地铁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探讨

摘 要:以深圳地铁某线后松区间地铁施工为背景,结合了地铁现场施工监控量测情况,对后松区间地表进行监测并处理分析。根据监控量测的数据及现场的情况,总结出后松区间在暗挖施工方法下地表产生沉降的原因与规律,并相应的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一些措施,作为后续的地铁工程施工的指导,以期为类似的地铁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施工;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控制措施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阶段已经进入了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1]。有学者提出“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2]。随着暗挖法施工技术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地铁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多条地铁路线不断上马。然而,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由于地形特征、施工条件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对地表及其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地铁施工中如何减小施工带来的影响,降低风险,一直是地下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关注的问题[3]。所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表的沉降规律进行分析,应该是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这对保证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文章以深圳地铁11#线后松区间地铁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地表沉降的规律,并对地表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

2 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深圳轨道交通某线由南至北穿过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连接福田中心区、南山中心、前海中心、宝安中心、机场、福永、沙井和松岗等地,处于城市西部发展轴上,是城市中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联系的轨道快线,同时兼有机场快线功能。沿线共设置有17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3座,高架站4座;全线平均站间距为3.2km最大站间距位于碧海站~机场站(7.2km),最小站间距位于桥头站~塘尾站(1.7km)。

后松(后亭站~松岗站)区间段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后亭站至松岗站之间,区间从后亭站出站,先后通过茅洲河、广深高速公路桥、松岗河,沿宝安大道前行到达松岗站。

2.2 地质概况

后亭站~松岗站区间属于海冲积平原区,原地貌为濒海渔塘,现已被人工填平,地形比较平坦,地面高程3.12~5.84m。线路两侧主要是工业区、宿舍、居民住宅区等,道路两侧市政管线较多。区间场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震旦系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混合花岗岩、浅粒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残积层,上部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砂层,冲洪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及砂层,地表为人工素填土。

3 施工监控量测分析

3.1 监测点布置

在后松区间,根据施工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选择茅洲河附近地铁施工段进行布点监测,该施工段穿过茅洲河,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沉降影响很大。沿宝安大道,总共布置监测点73个,具体的监测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

3.2 地表沉降变化分析

对深圳地铁地表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在监测分析中,文章对监测点的分析主要是选取监测项目的一些特殊地段、特殊的断面进行分析。

取两个断面上的十一个监测点进行分析,所取对象为后松区间一个工点正在施工的横通道,所选断面为NO+004断面和NO+017断面。两个断面各点累计监测最大沉降值如表1所示。

根据监测所得的数据,得出NO+004、NO+017断面地表各点监测最大沉降量横向曲线分布图,对两个断面监测最大沉降量横向分布曲线图加以分析,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图3可以发现,NO+004、NO+017断面地表各点监测最大沉降量横向曲线有如下规律:(1)横断面上最大沉降量出现在点号为NO+004+DB-O、NO+017+DB-O的点附近,即地铁隧道横通道施工的中心正上方附近,且沉降量横通道两边逐渐减小,形成一条沉降槽曲线;(2)沉降槽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曲线即高斯线;(3)沉降影响范围约为横通道中线两侧各30米;(4)横通道中线两侧所对应的对称点沉降量有所差别,左侧离横通道沉降量总体上变化较大,右侧则相对较缓。

对NO+004断面部分监测点作为分析对象,将断面上部分监测点所得到的累计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用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发现NO+004断面部分监测点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有以下规律:(1)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近似为一条倒“S”形曲线;(2)沉降量在时间上存在三个阶段:沉降发展阶段,沉降剧增阶段及沉降趋于平稳阶段;(3)总体上,沉降剧增阶段的持续时间为40天左右,之后各点的沉降量大致都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值得附近,趋于平缓;(4)由图4还可以清楚地发现,地表监测点离地铁横通道施工越近,其沉降量就越大,向两边逐渐减小;(5)由NO+004断面部分监测点沉降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看到,两侧的点在施工一段时间之后,沉降量有明显的回升,部分点回升的幅度比较大。

3.3 影响地表沉降因素分析

结合地质概况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地表沉降有以下几点原因:

(1)深圳属于沿海地区,岩土分层中存在有机沙、淤泥质粉质粘土、填土、芋泥、碎石碎沙等,土质松散,地铁隧道施工之后,土层受到扰动,在上部土体的重力作用下,较易受到扰动产生沉降;后松区间地铁施工工点附近,堆积着地铁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如钢筋、水泥、钢板、钢板等,这些设备器材的存在,增大了地表的负荷,导致地表产生沉降。

(2)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或者是支护结构不够稳定,加上隧道开挖土体受到扰动的次数较多,产生沉降叠加效应,发生的沉降累计值增大。

(3)深圳属于多雨地区,雨量充沛,隧道在施工之后,由于雨水的渗透进入到地层之内,然后向隧道渗出,使地层持续失水,土层空隙及节理裂隙固结收缩,引起地表超前、超大范围沉降;后松区间地处茅洲河附近,由于水的渗透而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就更加明显;地铁路线两侧市政管线较多,该地区降雨较多,雨水比较充足,周围底层的水处于饱和状态,造成底层土体部分软化;在管线下部开挖施工过程中,饱和水会流失,会造成土体固结下沉,进而引起地表下沉。

(4)区间线路所穿越的断层带主要由碎裂岩组成,断层带附近构造裂隙发育,裂隙将岩石切割呈碎裂结构。断裂对围岩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岩体的切割破坏作用较强烈,沿断层两侧岩体破碎,断层带风化可能加深,破坏了岩体完整性及降低了岩体强度。断裂部位地下水一般较为复杂,岩体完整性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围岩稳定性大大降低,易产生坍塌或涌水,加速地层固结沉降。结合实地情况,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在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得地表的沉降更加凸显。

4 地表沉降控制措施探讨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表沉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以保证地铁施工及其他各方面的安全。针对深圳地铁后松区间地表沉降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地表沉降的一些措施:

(1)改进施工工艺,减少沉降发生。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和施工组织,细化施工工艺,做好开挖初期支护,做好开挖初期支护施工中的“快”和“紧”:“快”就是快速施工,快速封闭;“紧”则是初期支护和土体间顶紧,不留空隙。加强回填注浆工艺,及时填充初支和土体间空隙[4]。

(2)根据探测的结果,及时做好富水异常区处理,特别是要在开挖施工前处理完成,提高土体密实性,减少沉降发生。深圳地铁11#线后松区间后松竖井工点地处茅洲河附近,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河水渗透到地层中,隧道内部大部分在滴水,这样就加速了土层的固结沉降,这样的固结沉降通过地表的沉降表现出来;同时,深圳属于多雨地区,地层中水量丰富,不能单纯的依靠抽水机抽送地下水,应该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如果不做好地层中水的渗透问题,对地表的沉降影响更大。

(3)在地表对隧道结构施工区域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地层密实性。后松区间部分地段存在人工填土、风化严重的岩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影响很大,可以在地层中进行注浆,改变地层的物理性质,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对地表的沉降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避免地表的沉降量过大。

(4)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施作二次衬砌[5]。考虑到开挖后的隧道面存在一定的风化岩石,且开挖部分扰动较大,产生松动,如果不及时处理,隧道会很快变形,不能形成自然拱,这样对隧道的支护结构影响较大,对地层和地表的变形沉降影响很大。及时做好隧道开挖后的支护,降低隧道变形以及地表沉降。

(5)在竖井通断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断面的尺寸较大,开挖的步序也较多,而且部分存在重叠开挖。在开挖中,每步开挖会对竖井通道顶部的沉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地表的沉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控制开挖各步之间的距离。

(6)施工中加强监测,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可以反馈,指导施工。根据施工监测方案,要求每天对地表沉降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做好数据处理,及时反馈沉降监测信息,对地铁施工提供参考,保证地铁安全施工。

5 结束语

地铁施工中,选用合适的量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关键部位施工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施工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6]。在地铁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控制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成为施工一个难点。特别在地铁路线附近居住市民、建筑密集、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如果地表沉降控制不好,不仅影响到路面的交通,而且影响到沿线附近的建筑;甚至会导致建筑倒塌,造成生命的安全。因此,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地表沉降的监测及预测,为地铁施工提供指导;同时,针对可能出现严重情况的地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地铁施工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雄.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

[2]赛云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20(2).

[3]贺美德,刘军,乐贵平,等.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C].市政技术,2005:5.

[4]骆建军,张顶立,王梦恕,等.地铁施工沉降监测分析与控制[J].隧道建设,2006,01:10-13.

[5]刘明新.深圳地铁某隧道施工地表过大沉降分析及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9,10:171-174.

[6]郑怀洲.北京地铁东四站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6,04:60-62.

作者简介:巩立亮(198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安全监测、检测、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从百家九流三教看文化融合 下一篇: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