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手法摭谈

时间:2022-09-19 09:12:29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丑,就无所谓美;没有恶,就无所谓善;没有假,就无所谓真。这种生活中的辩证法运用在文学作品中的方法就是对比手法,它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尤其是在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现象屡见不鲜且形式多样。

一.群体横向对比

在小说创作中,“群体横向对比”就是让各种人物在同一事件中集中“亮相”,尽显各自的性格特征。作家一般只写他们“怎样做”,人物孰好孰坏,读者自会评说。例如《红楼梦》里“抄检大观园”片段:

风姐、王善保家的一伙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大观园:当惯了奴才的袭人为了讨好卖乖,主动打开箱子,“任其搜检一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晴雯却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的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到,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搞得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聪敏多才、自尊自重的探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巧妙反击、拒绝搜查,甚至给“作脸讨好”不肯善罢甘休的王善保家的一个巴掌。就是次要人物,曹雪芹也根据她们的不同性格、不同处境,让她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紫鹃是笑着解释;入画是跪下哭诉;司棋被搜出私情,却“低头不语,也并无惭愧之意”。其间,凤姐的敷衍应付,平儿的劝解调停,惜春的胆小怕事,周瑞家的冷眼旁观,也是各不相同。在这一事件中,每个人物虽表现不同,但互相映照、彼此对比,从而鲜明地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二.自身纵向对比

“自身纵向对比”可以有效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使读者能清楚地辨识其变化的轨迹。鲁迅先生的小说,大都表现人物生平遭遇的较长历程,不少作品甚至一直写到人物死为止。在较短的篇幅里,要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安排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了。所以,鲁迅的短篇小说中,对比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法。《祝福》把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祥林嫂在“四大绳索”的无情摧残下变成痴愚呆滞的乞丐的过程,通过外部形态的对比(三次肖像描写)非常简练地传达了出来。在《故乡》中,闰土对“我”前后不同的称呼和神情也使读者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波的少年是怎样在时代风雨的销蚀下变成一个麻木愚钝的“木偶人”的。在孔已己还没有完全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作为“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还颇有自命清高、悠然自得,拿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而当他被打折了腿,蜷缩在柜台下时,便只能“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了。从慢悠悠的“排”与抖抖瑟瑟的“摸”这一细小动作的对比中,我们不是看到了一个迂腐而苦难的知识分子渐趋没落、凄凉悲惨的人生历程吗?

三.表里对比

所谓“表里对比”,就是利用人物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的矛盾构成对比,从而揭示其性格特征。表里对比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外貌和内心的对比、语言和行动的对比等。在小说的创作中,许多艺术家总是不但善于通过“表里不一”的对比来揭示反面人物阴险狡诈的本质特征,而且善于通过“内外有异”的对比来刻画正面人物的独特个性。如曹雪芹不但通过“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刻画了阴险歹毒的王熙凤形象,在刻画林黛玉形象的时候,也常常运用“口头不似心头”的对比来表现她的多愁善感、常以曲折方式表达感情的复杂性格。如她明明对宝玉一往情深、心如火炭,表面上却冷若冰霜,从来不像宝钗那样说许多体已话,甚至还常常跟他拌嘴恼气;她明明觉得《西厢记》“辞藻警人、余香满口”,但却怪宝玉“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欺负人;她明明与宝玉志同道合,在反封建的道路上至死不回,但在宝玉被打以后,她却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从这些外冷内热、言不由衷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从小便失去了父母的贵族少女丰富的内心世界。

总之,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对比手法倍受青睐。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描写社会、说明道理,是众多小说作者常用的手段。通过对比可升华主题、完善形象、拓展内容、阐明道理。赏析运用对比手法,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苏兆勇,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上一篇:反思文学阅读教学的技术主义倾向 下一篇: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