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

时间:2022-09-19 08:20:55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对思政课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以考试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 思政课 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思政课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以考试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一、思政课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利芬于1967年第一次提出,后经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运用至教育评价实践中。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1]。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既注意目标又注重过程,思政课开展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推动任课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以便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讲:

(一)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导向

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只有科学而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思政课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递,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过程式评价可以有效地把理论考核、参与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育、导向和育人功能。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的塑造与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概论”课看,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演练、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被灵活运用,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参与机会。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会激发出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兴趣,优化学生心理状态。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合作性相对不足。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估观的构建,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每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满足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积极情感、正确态度与科学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思政课传统考核模式的弊端

(一)考试目标定位不准确

考试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考试的功能有评价、鉴定、引导、激励等,但是现行高校思政课考试只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重视考试的其他功能,学生学习导向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缺乏理性思考和积极参与精神,更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由此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难以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二)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至今仍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评价模式,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学习内容、方式、目标等简单趋同,很难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我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分,实践、平时成绩40分。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表面上看,课程评价涵盖学生日常表现,还包括社会实践,但在具体操作方面,社会实践只是形式,最后的效果评价只重视相关的活动形式和提交相关的活动材料,缺乏对每次活动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与潜能的关注。这种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考查、方法简单的考核方式,既没有充分体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又不可能真正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严重压抑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考核缺失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只有将评价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是“一考定成败”的情况,而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试很少,教师不能通过考试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同时,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使一些学生不重视日常积累,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考核缺失导致不能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学生都无法从中获取改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考核的目标。

(四)缺乏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

可以说反思与重建的过程既是教师和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成长的过程。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中学生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我评价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也看不到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因此不能很好地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思政课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确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主体

1.教师既要设计评价方案,又要实施和参与评价。过程性评价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给出评价外,还需要对课程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做出积极判断和及时反馈,对各个评价主体作出正确、科学的引导。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考核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组评等,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互评和组评是通过学生评价别人提高比较和分析能力,发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同学间的倾听、讨论、评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建立过程性评价教学基地,让社会团体参与评价。将过程性评价衍生到课外,与社区、血站、福利院、养老院等地方合作,以公益活动、参观考察等方式,拓展校社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将思政教育纳入校社合作范围。对于学生参加的青年志愿者、法院旁听等社会活动,可由主办方对学生就参与热情、活动效果、是否遵守文明礼貌等进行打分,教师对分数进行公示,督促学生相互促进。

(二)构建全面科学的过程式考核评价体系

1.网络学习考核评价。运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可以大大拓展思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时空范围,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全天候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学生学习由单向被动型向双向互动型转变。在网络学习中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划分出若干教学单元。

2.课堂教学考核评价。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系统中包括课堂出勤考核、参与性考核、合作性考核、知识性考核等。其中课堂出勤考核是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考核,可以根据整体考核情况确定所占比重;参与性考核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程度的评价;合作性考核就是学生在演讲比赛、辩论等需要小组合作的环节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程度的评价;知识性考核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况通过作业、试卷等形式对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核。

3.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包括团队考核和个体表现的考核等,具体内容有:一是结合理论讲授当堂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做好解释、引导、组织工作,学生在规定的周次内写出观后感;二是课后教师辅导学生选读经典原著,写出读书心得;三是就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四是组织学生搞命题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学生组成,由学生主持,学生担任评委。

(三)创新多样化的考核评价内容与方式

1.“讲”是指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布置学习内容,学生自己备课、做课件,由小组代表讲课,小组全体成员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提问并进行答辩。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讨论等,由学生代表当场给该小组成员打分统计成绩,最后由教师点评。这种课堂参与评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

2.“研”是指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由教师指导运用科研方法进行项目研究。项目研究评价可以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3.“测”是指闭卷笔试,改革期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在考试的内容上,取消名词解释、填空题等知识性考题,着重考查理论应用的案例分析题,在考试命题时可以向学生征考题,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拟的考题给出答案及评分标准,通过学生参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3]。

4.“行”是指思政课应重视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并进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教师既要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诊释[J].齐鲁学刊,2012(4).

[2]刘志彪,王国生.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999(12).

[3]纪安玲.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学理论,2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包头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概论课6+4考试模式多元化创新研究”(课题编号:BSJG13Y019)和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BSJF14Z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当前就业压力情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下一篇:如何有效防治颈肩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