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9 07:53:43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 要: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主要表现――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校生活适应和自我概念问题等等。作为班级的最主要管理者――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育人首先是育德。小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行,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做一名好学生、好儿女、好公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发展不全面,德育不到位导致一些健康的体魄下却隐藏着不健康的心理。下面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案例呈现

案例一:A是一个个高偏瘦的学生,寡言、内心常紧张焦虑,出言却充满自傲偏激,易激动。同学评价其“性格古怪、自以为是”,不喜与其交往。并且有在校园内抽烟的行为,和父母经常闹矛盾。但其却很在乎学习的结果,在学习生活的压力下,只要与人有冲突,就表现过激,如随时可爆炸的火药桶,可能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案例二:B是一个特殊的个例,该生思维反应快,开口可滔滔不绝但思想很奇怪,跳跃性大并且不合常理;酷爱游戏,认为人就是机器;自我感觉良好,但经常违背校纪班规,着装不伦不类。

案例三:C是个纤细善舞的女孩,热爱舞蹈;但自私任性,虚荣心极强,无理取闹,有社会习气,无法与母亲交流甚至恨妈妈,她的话真假难辨。

案例四:D是个桀骜不驯的男生,他随着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曾在多个学校读书,油滑世故的他身上有暴虐冷酷的特点,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管住他,父母很难有时间与他交流,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时家长却在千里之外不能配合教育。

在现在的学生中像这样的孩子很多,举不胜举;在平时与老师们的交谈中经常到老师们说―这是怎么啦?时代变了、学生变了还是我们的思想和管理班级的方法落后了?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这些孩子多多少少身心发展不是很健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者应严要有度,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三、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究竟指什么?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的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前面列举的案例实际上代表了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主要表现---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校生活适应和自我概念问题等等。从中我们应该感觉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中央文件就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意义作出了说明,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作为班级的最主要管理者――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李镇西老师提出“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老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自己的人格。换句话说老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拥有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要给孩子更多的展示平台,要相信他们都有自己闪亮的地方。比如案例中的C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舞台上的她就是美丽的天使。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有健康的心态,才能理智的分析和引导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他们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其次是严格要求并尊重每一个学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当我们面对一个缺点很多、令人厌烦的学生时,可能会让我们生气但并不等于我们老师可以不管他们、不尊重他们。我们要严格要求并尊重这个有生命的个体。我们要明白学生是有潜力的、是能改变的。即使学生的行为不好,但能接受老师的批评,说明他是值得尊重的。况且我们是成年人,应该有对学生包容和理解的心胸。有了我们的尊重和包容,学生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慢慢理解,并逐渐改变自我、慢慢克服缺点。

第三,要换位思考并多与学生做个别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所想,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交流前要有意识对谈话内容及交流对象做充分的准备,找准切入点。要注意“灌输相济,情理相济”的原则。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特点的个体,有一定的独立性、逆反心理,他们很多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不愿被老师和家长知晓。班主任老师要把握好学生个体特点,平等地对待学生,切实去感受学生的内心的烦恼,才能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信赖,也才有教育的效果。

第四,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片面的追求成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少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仔细的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家庭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要么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要么就是单亲家庭,本身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也有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能力欠缺。老师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情况获取信息,也有助于预防和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五,注重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并渗透弥散到班主任工作的一切环节和过程中。在班管理中,采取“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方式。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熏陶濡染功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内在的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没有育人就不是素质教育。每个学生都应该快乐成长,有美丽充满阳光的心灵,心理一旦有问题就如心灵蒙上了灰尘,要擦亮心灵的“窗户”,杜绝心灵的“黑屋子”,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才能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社会有用人才。我们应该做一名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整合班级、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马卡连柯.看当今“问题”学生[M].

上一篇: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试析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