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方程思想”教学设计案例及点评

时间:2022-09-19 07:09:01

“函数方程思想”教学设计案例及点评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函数方程学习方面基础薄弱的现状,以易错题为切入点,进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专题点评,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函数与方程思想;教学设计;点评;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49-2

【课题与学情分析】

1.课题情况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图象、性质分析、转化,从而解决相关问题。从近年江苏省高考来看,涉及到函数、方程思想考查的有8―10题,其他省份的高考也类似情况。

巧的是,周末高三年级学生做了一张“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综合试卷,批阅后得出11,13,14,19等题错的比较多,发现大多数是与函数方程有关问题,遂产生利用几道题作为第二轮“函数与方程思想”专题复习的想法。

2.学生情况

学生是三星级学校的层次较好的理科班,经过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该班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高二的学习,已训练了一次(组)、二次方程,储备了不少具体的初等函数(一次、二次、指数、对数等),理解了函数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性质;对于函数方程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也有一些渗透,但仍显生疏,运用“函数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需要一个专题训练。

【教学方法】

以问题驱动,追问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课堂教学摘录】

师:本周末,我们做了“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的一张综合试卷,批阅后得出11,13,14,19等题错的比较多,发现都是与函数方程有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我们就“函数与方程思想”进行专题复习。

课堂反馈:

对于11题。

师:形式am-1am+1给我们什么信息?

生1:利用等比性质:a2m=2am,am=2,am=0(舍去),

师:你能给一个充分的理由吗?

这个问题,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联想等差数列求和的倒序相加法,得出:a2m-1・…・a2・a1=128,两式相乘:得2m―1组(a2m)2m-1=27・27,得m=4.

小结:方程思想。本题通过再列一个方程,构成方程组,获得成功。这是利用方程思想解题。

问:在数列中,这样的情形少吗?试例举几个?

生2:已知Sn,求an,再列出Sn-1,两式相减;

生3:已知Sn与an的一个关系,求an或Sn的问题.

教师给予肯定,后投影。

(简要思路:构造第二个方程,两式相减解决)

(简要思路:构造第二个方程,两式相除解决)

变式3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an}部分项组成的数列:ak1,ak2,…akn恰为等比数列,其中k1=1,k2=5,k3=13,求kn.

……

【案例点评】 彰显注重思维训练的有效课堂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该老师的课堂通过利用试卷中问题资源,进行变式、整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断追问,鼓励构造、创新,既教归纳也教演绎,彰显了注重思维训练的特征。

1.注重思维训练需要精彩的问题设计――合理整合资源(利用试卷、适度变式)

周老师的设计可谓独辟蹊径,他抓住近日考试中出现的几道难题入手,从解答涉及的方程和函数思想引入,使得学习本课题的必要性更显突出。一位哲人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要构成一堂专题复习课,还需要适当补充几道变式题作为对知识、方法查漏补缺的巩固练习,这很有必要,说明周老师确是一位利用资源的高手。可能有人说,现在不缺学习资源,因市场上复习材料琳琅满目,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所在班级的学生,毕竟“适合才是最好的”。从学生的错误入手,从错误中提取问题资源,作一些必要的整合,则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所谓“共振效应”。

周老师对试卷的3道题解答后,各配有两组变式题,11题后的设计的一组变式题1、2,是在构造第二个方程,对方程组赋予

一个运算(加、减、乘、除等)予以解决,变式3是对同一个akn既是等比数列中的第n项,又是等差数列中kn项,列出一个方程,求出kn,对方程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帮助学生克服难点。13、14题后的一组变式题,都是在构造函数,有的是利用函数的性质解答,有的是利用图象解答。虽然每组变式题处理方法类似,但各有侧重,侧重点非常清晰。通过问题的适度变式、对比,让学生巩固练习,这种多题一解的强化,有利于学生对构造方程和函数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有益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2.注重思维训练需要合理的课堂操作――多次追问,追求“简化”

现在有不少高一学生为应试而机械操练、多模仿,主动性不强,从周老师的课堂反馈:学生的学习不在模仿,而是在理解,在创造。

周老师上课的特点是,对学生解答的过程进行有意识的个别提问、追问,不仅是简单的是、否,而是探究为什么?通过不断追问某一个学生,刨根问底。如周老师对学生1连续多次追问:从“形式am-1am+1给我们什么信息?”“从T2m-1=128,可以得到什么?”旨在从条件中获取宝贵的解题信息;“你能给一个充分的理由吗?”是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联想等差数列求和的倒序相加法;小结后又问:在数列中,这样的情形少吗?试例举几个?通过不断追问,看似对当事者,其实全班都在思考。用一题通一片,有助于数学理解、把握问题的本质,便于学生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注重思维训练需要有效的课堂操作――归纳发现和演绎证明的统一

探索、发现结论,往往需要先尝试、特殊化、猜想,归纳法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它是各种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要素;而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对归纳发现的结论的真伪还需要演绎证明。由于初中课标和教材降低因式分解等代数运算的要求,加之高一因课程紧,代数证明接触少,因此代数证明成了学生的软肋,但它是培养理性思维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由此,数学课堂是既要教猜想,也要教证明,都要重视,但不排除某一课堂有所侧重。这方面在周老师的课堂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如:周老师在学生猜想T7=27后问“你能给一个充分的理由吗?”寻求演绎证明。在解决14题中出现一个复杂式子后,问学生“怎么求?”“如何求导?”寻找解决的路线图;“能否保证t>0呢?需要挖掘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周老师教的学生,平常已经习惯于遇问题先猜想,并具备猜想能力,而对于结论得真伪,又习惯于演绎证明,利用已学的数学工具,真是训练有素。

4.注重思维训练需有高超的课堂掌控力以及个人魅力

从课堂反馈,周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高,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课改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提示、追问和引导,主要的知识与方法都是学生得出的,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得整堂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篇:提高高中生阅读英语科技类文章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挖掘《陋室铭》文本内涵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