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育秧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2-09-19 06:57:50

浅析水稻育秧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摘 要] 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怠慢,不仅是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水稻的高产不仅能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更可致富。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73-02

育秧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培育多蘖壮秧是夺取超高产的技术。文章结合水稻育秧技术,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浅要分析。

1 水稻的育秧技术

1.1 水稻的品种选择

种植水稻除了应该选择适宜的品种,还应挑选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1.2 培育多蘖壮秧苗

培育多蘖壮水稻秧苗的关键就在于要扣种并稀播,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30kg以内,并采用打孔薄膜育秧技术。

1.3 播种时期的选择

播种过早,会导致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播种过迟,会导致水稻不能躲避后期不利的天气影响。水稻播种时期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1.3.1气候条件

1.3.2品质特性

1.3.3前后茬的关系

1.4 播种前种子处理

每667O稻田准备杂交稻种子1~1.25kg,常规稻种子3kg,播种前种子应先后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泡――催芽,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温度,当温度达到38~40℃时即可达到催芽的目的,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浸泡时加入药剂,用施保克乳油浸泡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1.5 育秧苗床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为苗床。

1.6 育秧栽培技术

1.6.1育秧应注意的问题

(1)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

(2)播种前秧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出苗整齐

(3)可施用壮秧剂:平整苗床,将壮秧剂、尿素、复合肥和过筛土混合搅拌后,均匀的撒在苗床面上

(4)在播种后盖土前可喷洒敌克松,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种子发病率

(5)疏松、平整秧地,应均匀盖土,不宜过厚

1.6.2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穴盘育苗每667m2移栽大田要准备33~34个左右规格为60*33cm的秧盘;

(2)施用壮秧剂

穴盘育苗应该用肥沃的干土壤50~60kg 与1kg壮秧剂充分混合搅拌后装盘;

无盘育秧应该用1kg壮秧剂、1kg尿素、2.5kg复合肥和20kg过筛土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均匀的撒在平整后的苗床上

(3)播种方式:可采用定距播种器或者撒播,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盖种用细土且不能含有壮秧剂,塑料秧盘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

(4)大力提倡盖双膜

在盘上平铺一层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以增强保温效果。

1.7 育秧田间管理

1.7.1防治烂种、死苗的现象

出现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播种的质量问题,种子不成熟,或者是在贮藏过程中湿气过重导致受潮发霉

(2)浸种时没有及时更换水,种子中毒

(3)催芽的温度不适宜,导致种子不能够发芽

防治方法:

(1)将种子贮藏在干燥的地方

(2)确保浸种的水的温度、湿度以及催芽的温度

出现死苗的原因主要有:

(1)育秧时的温差引起的青枯死苗

(2)种子受到病菌的侵害导致黄枯死苗

防治方法:

(1)应保温育秧,确保育秧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2)使用药剂防治,可施用壮秧剂,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毒,碱性土壤应施用硫磺粉调整其酸碱度

(3)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

1.7.2水分控制

(1)旱育秧出苗前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至2.5叶期应控水降温防病,若苗床的土发干发白或者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

早育无盘抛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水至透水,以便于秧立苗。扯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一同拔起。

(2)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实行旱管,降低湿度;抛栽前头天取出秧盘放在避雨处。水田湿润育秧从播种至一叶心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2~3叶期正常天气水上厢1~2cm,寒潮天气灌水护苗(以不淹心为度),寒潮过后慢慢排水;3叶以后墒面保持2~3cm浅水层,高温天气适当加深水层。

1.7.3施肥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有机肥和化学肥混合施用。

应将尿素与清水粪混合并均匀搅拌,在二叶一心期对苗木施肥;在移栽的前一周施尿素,并将有机肥料与氮磷钾相结合施用,按照667m2为例,应施底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施中层肥:专用复合肥50kg,施分蘖肥:碳铵60kg,施穗肥:尿素15kg。

1.7.4化控

未施壮秧剂的苗床一叶一心期亩(移栽大田)用15%的多效唑2g兑1kg水喷施。栽大田的在第一次施后25~30天,再喷施第二次,促蘖、控长,增加秧龄弹性。

1.7.5病虫害防治

(1)播种后将辛硫磷和细土均匀搅拌,在播种前均匀的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

(2)防治立枯病

(3)应及时清除杂草,必要时采用污染小,无毒害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4)移栽前1~2天,可用三环唑液喷苗,达到预防稻瘟病的目的

2 田间管理

2.1 适时早栽

适时早栽,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2.2 移栽方式

2.2.1手插(等距正方形,宽行窄株的长方形或宽窄行条栽,宽窄行相间的并列方式)

2.2.2抛秧

2.2.3机插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调节群体结构、提高产量、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要综合考虑水稻的品种、种植土壤的肥沃度、种植方式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抓住水稻的最佳移栽季节,采用水稻主推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宽窄行25*13cm,22*15cm两种不同密度的栽种。浅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加强水稻螟虫、稻飞虱、白枯病和穗颈瘟的分期防治,确保水稻稳定增产。

按照每667m2计算呢,如果种植杂交稻应栽植1.4万穴,每穴平均2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3万以内;如果种植常规稻应栽植1.9万穴,每穴平均4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4.5万以内。

2.4 合理施肥

2.4.1基肥:

基肥应该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合施用,其中有机肥应达到20%-30%,有机肥主要指饼肥、绿肥、农家肥等

2.4.2底肥

氮磷钾肥的施用应该根据播种量以及土壤的肥沃能力综合决定,每667m2施氮肥15kg,氮磷钾配比10:5:8,要控制氮肥多施钾肥,缺锌的田地应在基肥中加入施硫酸锌;酸性土壤以及稻瘟病常发的田地,应在底肥中加入硅磷肥。

2.4.3施肥方法

(1)底肥:底肥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撒化肥为辅;氮肥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磷肥全部用作底肥,总钾比例70%

(2)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

(3)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在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4)粒肥:延缓早衰,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5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2.5.1稻瘟病:秧田期用三环唑喷施,带药下田节省用药和用工;在封行期可用三环唑喷施;后期还要注意穗颈瘟,可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

2.5.2纹枯病:在封行时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防纹枯病。

2.5.3稻曲病:在破口时用多菌灵加井冈霉素等喷施

2.5.4防治褐飞虱的目标是治虫保穗,狠治大发生前一代,挑治大发生当代的策略,用蚍蚜酮喷施防治

2.5.5稻纵卷叶螟、螟虫(钻心虫):用毒死蜱等在第一次田间出现飞蛾时或低龄幼虫发生时喷施。

3 适时收割

适时收获是水稻优质高产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防止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收割水稻的最佳时期为:水稻抽穗后40天左右,稻穗90%~95%籽粒已经变黄。刚收割的露水谷晾晒气温在20℃时米质最好,当自然晾晒气温超过30℃以上时米质会明显下降。因此优质稻收获后不要摊晒过薄,尽可能篙席晒,并勤翻动,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的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莉;水稻机插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何瑞银;罗汉亚;汪小C;李玉同;杨国芳;朱维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杜淑彩;杜夫;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3期

上一篇:浅谈如何创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 下一篇:水稻机插秧大田栽插与管理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