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09-19 06:04:32

浅谈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商品混凝土以其技术、经济、环保上的优越性,尤其是稳定、可靠、优良的质量深受建设单位的青睐。但一些质量通病仍困扰着我们,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裂缝防治

1前言

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土建、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混凝土工程工艺过程中,各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如其中任一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求混凝土成型后获得良好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而且要求外形美观,因此,在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项目中实施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工作。

混凝土工程的一般施工工艺:

配料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拆模等。

2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

某住宅工程由十一幢住宅以及两个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混凝土采用自动搅拌站配制,混凝土泵泵送浇筑,同时配备一台大的搅拌机,用于拌制零星混凝土,浇捣前做坍落度测试。

2.1混凝土配置

配制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根据结构部位、构件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粗骨料的品种、规格及水泥、外加剂的品种规格,并到定点试验站作好混凝土级配试配工作,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2.1.1原材料验收

验料的主要内容是:品种、强度(标号)、规格、数量及材质合格证件。

⑴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⑵严格控制粗、细骨料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

⑶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

2.1.2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应按重量比计,配比应经试验室试配后提供的数据采用。当砂、石含水量有变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各种材料要准确称量,不得采用换算的体积比。对计量误差应及时校正,最终误差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试验室以干燥材料为准,而实际施工现场存放的砂、石材料含有一定水分且含水率经常变化,故应随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情况把最后采用的配合比换算施工配合比。配合比的选择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⑴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密实性);

⑵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⑶确保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

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水泥,合理使用材料。

对混凝土确定配合比的基本变量有四个:水泥、水、砂和石子。所以,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其中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2.2混凝土的拌合

混凝土拌合物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获得均质的混凝土,抵抗混凝土拌合物的分离,决定混凝土和易性的内在因素主要是:①抗剪力;②流动性;③抗凝聚性;④粘聚性。为适宜于施工作业,和易性应随结构物的种类、形状、尺寸有无钢筋和配筋状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等而变化。

混凝土搅拌的目的是使所有骨料表面都裹满水泥浆,使各种材料混合成匀质的物质,这就要求必须有恰当的搅拌时间。拌合时间要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搅拌机型和容积等因素决定。

自落式搅拌机投料顺序是:先加用水量的1/2,然后加砂、石和水泥,均匀搅拌1min,再加剩余的水继续搅拌。

强制性搅拌机的投料顺序:先加砂、石和水泥搅拌1min,再加水继续搅拌。我公司在本工程中混凝土配料主要用全自动混凝土搅拌楼配料,能保证配制的混凝土各项制标全部满足规定标准。在配制混凝土时,及时测定砂石含水量,调整混凝土配制时的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拌制质量。

现场拌合的混凝土,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检查两次坍落度。发现坍落度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2.3混凝土运输

在本工程大体量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混凝土泵送浇筑,零碎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吊送浇筑。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现象。

运送容器必须严密,严防漏浆和吸水,并应及时清理运输容器、防止混凝土的残渣和硬块混入拌合物混凝土中。

运送时间控制如下:

⑴C30及以下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120min,气温高于25℃时为90min;

⑵C30以上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90min,气温高于25℃为60min。

⑶加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有试验确定其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必需在初凝前完成其操作工序。

2.4混凝土振捣与浇筑

2.4.1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入模成型后,应严格捣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设计的结构形体和几何尺寸。

振捣成型,主要是赶出混凝土中的气泡、降低空隙率、提高容重、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

振捣效果,与振动器的形式和性能、混凝土的粘聚性、流动性等有关。除此外,使用振动器捣固混凝土的效果还与混凝土稠度、砂率、含气量、骨料形状等有关。

振捣可分三个阶段:

1)初期下沉:混凝土表面下沉,形成连续包围粗骨料的砂浆层;

2)排除气泡:振动波产生的剪力克服砂浆的粘性,使粗骨料在砂浆中进一步重新分布,直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光,气泡逸出表面;

3)稳定期:粗骨料与砂浆紧密联成一体。

关于振动效果:它与振捣时间、振动加速度、振动频率有关。所以,在施振时要合理掌握振动时间,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振动器,使其施振后的混凝土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给强度和密实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另外,还有二次振捣问题。二次振捣将增加混凝土的强度10%-20%;特别是对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确保二者共同工作有利,还可使新旧混凝土密切结合,防止出现裂缝,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密实性,并能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和干燥收缩。

2.4.2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的规定。

浇筑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浇筑的自由下落高度、分层浇筑、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等四个环节。

2.4.3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在泵送前,应先开机用水润湿整个管道,而后投入水泥浆,使管壁充分湿润,再正式泵送混凝土。

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每车混凝土拉至现场后,必须由专人测试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应坚决退回,不得加水。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泵送时中途停歇,如果泵送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排除管道内的混凝土,经认真清洗后再重新压送。

在使用前,须备足原材料,使搅拌速度与泵送速度相适应。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用后须冲洗干净。

在气温30℃以上时,要对泵管进行浸水草袋覆盖降温。

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在混凝土终凝后,硬化前12h以内,对外露表面加以覆盖保护,浇水养护。在养护期内要经常浇水,保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一般情况下,浇水养护7d。掺有缓凝外加剂以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最好能蓄水养护。采用薄膜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后2-4h,泌水的水分刚好散失时开始,对重要结构部件我公司采用涂刷养护剂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3混凝土常见裂缝防治措施

3.1混凝土骨料塑性沉落引起的裂缝

预防的措施是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且在第一次振捣后间隔20~30mm后,进行第二次复振。如果产生这种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将混凝土裂面用木抹子重新抹平搓毛,可使裂缝愈合。

3.2塑性收缩裂缝

预防的措施是施工单位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混合材,如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光,然后及时洒水或覆盖。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预防措施是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宜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渣水泥、掺加膨胀剂,更重要的是施工单位要设置测温装置,同时采取保温措施,如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履盖以确保内外温差小于25℃。

3.4施工原因造成的裂缝

施工单位为赶进度,浇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甚至在浇注后不到24小时即开始上人,堆放荷载,经常导致板开裂。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往往是很复杂的,但从混凝土的性质来看,单靠提高混凝土自身的质量,施工方在施工养护方面不采取措施是不能保证混凝土最终质量的,这些方面国家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及《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中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因此只有供应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密切配合并严格遵照商品混凝土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管理生产和施工才能切实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结语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生产和施工中我们有必要采用流程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就能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钢结构焊接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