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19 04:14:48

大学生社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在道德上的要求,中国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教育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意义。面对“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两种说法共存的社会道德现状,全社会应旗帜鲜明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改善中国社会道德大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教育;协同推进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是在北大考察时所说。承载祖国希望的这部分青年恰恰就是那批思维活跃、追赶潮流,又强烈想要打破传统约束、彰显个性的当代大学生们,但同样也是这部分青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抵御渗透能力差又易冲动的特质,使人们对中国的教育多了份期盼的同时也多了份担忧。期盼的是随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准则的提出,社会道德建设被提升至一个更高的高度,中国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教育现状也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社会现象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丰富培养途径入手,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担忧的是我国近年来社会道德的大环境对大学生造成的混乱氛围。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术界曾就“道德爬坡”或“道德滑坡”的说法进行过争论。“道德爬坡”论者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总体形势是在“爬坡”而非“滑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进步,其总趋势必然是向上的。而“道德滑坡”论者则例数当今社会上各种不道德现象,认为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日趋严重,社会风气低下,道德日渐堕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也必然会成为道德堕落的代价等。但无论是“道德爬坡”论者抑或“道德滑坡”论者,他们都只是从一方面看到我国的道德现象,而非整个社会道德现象的全部,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观的认识。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

引导的精髓在于思想的转化,只有思想上有了认同感,才能为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谓的“道德爬坡”和“道德滑坡”说法所蕴含的社会现象,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的分辨和取舍。

(一)道德观念不断更新,道德意识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断更新,道德意识逐步深入人心。首先,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表现为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开始关注个体的完善和发展,而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和提升,也开始关注自身的道德形象,由此也会推进社会道德向前发展。如:每年举行的3.15打假晚会,从民众的诉求、为民众维权的角度出发,披露的众多黑心领域涉及领域极广、涉及企业之多,都展现出现代社会对道德建设的严格要求。其次,理性竞争意识在不断加强。在对待他人的关系中,开始注重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并发挥人际关系对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如许多企业开始实行以人为本的道德管理进行道德建设,让道德观念渗透在产品中,能够尊重人、关注人的需要等。

(二)社会主流道德舆论,观念积极上进

党的十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道德准则方面的要求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受到了全社会民众的响应和支持。社会主流舆论中,对社会道德质量的标准与国民素质水平的要求更高,积极传播真善美,严厉谴责黑恶丑,倡导全社会积极向上。同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已经成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北京“7.21”暴雨灾害事件,虽然当时灾害带来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人们在暴雨中传播的正能量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了道德的温暖,舆论导向于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发组织的“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赶赴首都机场接人;20多辆志愿车辆打着双闪,在机场民警的组织下,顺利接送了一批批滞留人员;各个企业通过自身力所能及的力量为被困雨中的人提供住宿,他们所体现的是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历次特大灾难后这句话都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体现。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高度关注灾情,以各种形式奉献爱心,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党和政府对每次救灾工作给予有效的领导,快速救援,始终将“生命”“救人”放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微博平台通告进展,积极辟谣,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让道德风尚在党的领导下深入人心[1]。

(三)社会道德榜样比比皆是,社会正能量时刻存在

近年来,每逢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活动的评选开展之时,全国人民都会十分关注。从各种危机情况下涌现出的英勇救人的“英雄”,到全国各地无私奉献的“活雷锋”,他们的模范事迹总能被人们接纳、宣传,感动和影响着社会人的道德理想和行为习惯。另外,道德榜样的层次也愈加丰富,从各类媒体报道的“最美”现象到各类型的志愿者,道德的聚集力在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强大“能量剂”。人们在赞赏道德模范的同时,主动宣传和发扬道德模范精神。很多基层地区、学校校园纷纷举办道德模范宣传活动,将各地道德模范人物的真实故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演绎,向普通大众传递着正面的道德力量,推动社会道德状况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分析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道德堕落现象

在看到我国社会道德状况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社会道德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为代表的思想对我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渗透,从各方面影响了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有的商人为追求私利而不择手段。例如,当下发生的被称为危害全社会的恐怖事件“非法疫苗事件”,影响多达18个省市,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还有个别官员道德缺失,不仅不为人民谋福利反而作威作福,生活作风腐败不堪,钱权交易,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气,失去了以身示范和教育人民的作用。有的行业中职业道德下降,表现出金钱至上的观念。当今社会中,人们的诚信意识较为缺乏:市场上,假药、假烟酒以及各种假货充斥市场;学校里,很多高校大学生也出现制造假学历、虚报个人简历、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些道德堕落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暗示,这也加剧了“道德滑坡”论的深入,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人的整体素质,甚至危及民众生活和社会的正常发展,损害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象。

三、多举措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

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优化学校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深入引导和宣传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同时,还要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引导公民的道德建设和教育。例如:从入校教育抓起,加强德育方面的教导,同时,注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层面更要积极创新德育教育形式,避免说教的单一形式,应多采用现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形式。而且,要在学校活动中树立典型,让道德楷模“站出来”,引领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充分利用好媒体和互联网的渠道,将其发展成为弘扬道德力量的新平台。例如,媒体在揭露问题的同时,要注重倡导真善美,弘扬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主旋律。第二,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单靠道德本身的约束力杜绝道德缺失和良知淡化的问题。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救助者权益,让救助者能够安心实施救助;同时,党和政府以及各地官员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代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面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弄潮”的大学生做出榜样、给予信心[2]。第三,进一步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坚持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坚持对文化的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发挥勇于打破传统、开创新事物的主体作用,创新发展平台,加强对传播媒介和文化产业的投入,深入挖掘对文化创造的潜能。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一方面,加快对社会优良道德规范的传播速度,迅速形成良性的网络文明形象,把网络渠道当成宣传道德规范的重要平台,用影响广度带动深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引导,组建专业队伍不断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从而进一步披露和引导不良的道德行为,为优良道德行为的传扬和传承提供平台,创造“人人讲规范,个个讲高尚”的社会氛围,提高人民择善向善的能力。总之,要想增强社会道德实力,开发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良知,就要充分认识到社会道德大环境和道德建设在学生相关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像抓经济和社会工作一样切实关注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教育。我们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定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2]王泽应.论道德形势和正确把握我国当前道德形势[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24-30.

作者:刘佰昌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上一篇:如何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下一篇: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