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9 03:41:23

浅谈中学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2000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及要求,它以全新的面孔示人,鼓励想象,鼓励创造,这是教育观念的一次大的转变和更新,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次可贵的放飞。

另外,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2年的中考作文题《谁动了我的奶酪》以及时兴的话题作文,都是此种类型。学生要写好这类文章就不能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必须关心时事,关心最新科技动态,关心人类的命运与发展,博览广识,而且还要有灵活的头脑,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思维……总之,海阔凭鱼妖,学生尽可以驰聘才思,做一番天马行空的“畅想”,写出有内容、有文采、有个性的“华章”。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功能。”黑格尔称赞道“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妙喻美之曰:“想象是人类思想中最美丽的花朵。”当代文学家王蒙干脆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聘就没有文学。”人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阿波罗尼阿斯说:“想象连它所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因为它能从现实里推演出理想。”凡尔纳有句名言:“科学幻想的东西,只要有人想得到,早晚有人干得出来。”所以想象力对于人才培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在“看”中积累想象

丰富的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而观察则是想象的前提。因为想象中的新事物的完整形象固然是人们尚未有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材料都是人们接触过、感知过的。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过去感知得来的并通过记忆保存下来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例如,未到过长沙,未见过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的秋色的人,当他朗读的《沁园春.长沙》时,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的秋天景色图,这是因为山、层林、秋叶、江水、鹰、鱼等等,人们都曾感知过,头脑里都保持有这些事物的表象,人们都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按一定的关系,把它们组合成一套新的形象。

至于神、鬼、孙悟空、猪八戒、安琪儿、美人鱼等这样一些更古未有,将来也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也是取材于感知得来的材料。因为人面、猴头、猪头人身、小孩、鸟翅、鱼身等等,都是人们经常感知到的,并在记忆中保持了这些事物的形象。每个国家神像都跟本国人相貌差不多,这一事实说明,人们是参照自己感知过的形象来想象神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感知的材料,就不能完满地进行想象,甚至不能想象。生而盲的人,即使掌握了文字,仍然无法想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景况。同样的,生耳聋的人,也无法体味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杂杂错乱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因此只有平常多观察,才能为想象积累下丰富的素材。

二、在“听”中培养想象

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会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如课文《月光曲》中,兄妹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瞬时间撒遍了银光。月光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盲姑娘呢,“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三、在“说”中开拓想象

加强说话训练,是开拓想象能力的需要。如看图说话,就是想象画面所表现出的前因后果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景物的静态、动态、声音色彩等,然后用自己的话叙述下来。其次,开展故事会活动。可通过复述、改编、续编课文、故事等来想像,想象自己真的处于某种特定的情景,描述对未来的憧憬,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四、在“读”中激发想象

诗歌,可以通过朗读甚至配乐、配画面的形式进行感悟,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等,一些诗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意境的感悟谱上乐曲,使诗词流动起来,如李清照的《声声慢》、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

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活动,它可以将内在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本的升华作用。叶圣陶曾云:“作家胸有境,入境方始亲。”如读鲁彦的《听潮》,引导学生进入月下的听潮之“境”:听落潮后“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听涨潮时的“千军万马混战”;听“海睡熟了”的诗人一般的“沉吟”,听“海自己醒了”的“伟大的乐章”的“怒吼”。作家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的强烈情感,便会随着“读”的情绪感染而化成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情随涛涌,必然要唤起内心的视像,通过对声音形象的想象而能把海的画面再现出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自然产生“溺爱着海”的“意”来。

五、在“写”中发展想象

在写中发展想象能力,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首先,想象要具有广大博远性。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打破时空局限,调动虚构、夸张、拟人等各种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全力开拓表现主题的新内容,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地。其次,想象要具有独创性、新颖性。鲁迅说过:“如要创造,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比方说,要写一个商人罢,应该同时观察了十几个同样的商人,加以综合归纳。”只要合理想象,才会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新时代在召唤,丰富多彩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主题,我们可以跟上想象的列车,叫地球震惊于这个五彩缤纷的新国度。

上一篇:谈探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