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体系薄弱造成社会保障执行对象失准

时间:2022-09-18 11:27:15

个人信用体系薄弱造成社会保障执行对象失准

[摘要]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是那些最需要救济和保障其正常生活的弱势群体,把好准入门槛,是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以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检测保障申请人财产状况和消费情况的刚性依据。

[关键词]个人信用 社会保障 对象失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13-02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党一直以来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高度重视。30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为基本框架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之际,少数地方的基层工作也频繁出现了保障对象失准的现象,如:2010年9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禁绝‘关系保’需机制透明”的文章。文中提到:“为什么开私车,炒股票的关系户,人情户成了低保对象?”而更早时期至2009年,腾讯、新浪、天涯各门户网站热议的保障性住房摇号作弊的事件——拥有多套住房市民,依然能够摇到保障房的怪文,更是举国皆知。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浪潮中,不和谐状况在所难免,但针对种种情况,如何避免,使其不再重复性发生,国内学术界也提出了多种可行性方案。就成因而言,在设置进入保障范围的门槛时,由于缺少准确判断保障申请人的财产状况和消费情况的工具,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衡量标准流于形式,在“无法获知”的借口之下,最终造成不该被保障的人进入了保障范围或保障体系内的人数有增无减,只进不出。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调查、采信、监督的具体模式

我国城市、乡镇申请低保的条件,以天津市为例:

凡持有非农业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达不到117元的城市困难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住所、单位性质如何,都应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低保待遇:

⒈非生活、上学、工作等必须的原因,办入本旗县市非农业户口不满五年的;

⒉家中有固定电话,且月话费超过40元的;

⒊拥有汽车、非营运摩托车、贵重手饰、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及饲养观赏宠物的;

⒋家庭月电费支出超过30元的;

⒌进行餐饮、娱乐等高消费活动的;

⒍因家庭成员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造成生活困难的;

⒎人均私有住房面积(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以上的(因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特殊困难的除外);

⒏新建住房、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⒐有出租营业性门点的;

⒑因吸毒、等违法行为造成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⒒出资安排子女借读、择校就读的;

⒓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不配合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及审批机关调查核实的;

⒔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无正当理由两次拒绝就业介绍或不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的;

⒕经查三个月不领取低保金的;

⒖存款数量无法明确、隐性收入无法核实,尽管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经街道或社区评议委员会表决不应纳入的;

⒗有购买股票或其他投资行为的;

⒘有多名法定赡养人,且法定赡养人中有一户有赡养能力的;

⒙有法定抚养、扶养人且法定抚养人和扶养人有抚养、扶养能力的;

⒚人户分离的人员,享受户籍所在地低保待遇一年以上,仍在本旗县以外居住的;

⒛其他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并不是全部要求都具备刚性标准,个别条款界定模糊,如果针对个别条款要求进行甄别,则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付出极大调查成本后,也不见得可以采集到确切信息,如第5条:进行餐饮、娱乐等高消费活动的;第16条:有购买股票或其他投资行为的。另外,根据调研结果,几个省份的通信运营商和电力公司,证劵公司,从未收到相关部门,关于配合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调查低保申请者消费信息和投资信息的通知。①如此看来,如果居民委员会想掌握低保申请人的相关消费信息,要么是申请人自己提供,要么只能靠工作人员“口口相询”。但无论是申请人提供的,还是调查人员采集的,如何鉴别情况的真伪呢?“制度不应在无确切理由的情况下对个人情况和情景实施差别待遇。”②保障申请人对于个人财产和消费情况的隐匿是对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公正性的极大伤害。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由于缺少检测工具,也使得制度本身漏洞连连。

二、个人信用体系的概念及个人信用体系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情况

信用一词的概念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极其丰富,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定义,它在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范畴内有多种解释。单从经济学意义上去诠释它,“信用是二元主体与多元主体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时间能力相一致的能力。”③而现代的个人信用体系主要是指:个人在银行、通信、税务及其他领域支出、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以往详细情况,以及根据这些情况所反射的个人在消费能力、收入水平、偿还能力、个人信誉等做出的综合评价。它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某人在各个领域的详细支出和消费情况或明细。在外延的应用方面,个人信用无论是在个人金融业务办理,还是在商品交易买卖,都起到便利契约签订,加强契约履行等实际作用。可以说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国际上,特别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个人信用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开始发展,如美国于1974年4月生效“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1996年公布的“革新法”等法案,发展至今在西方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已经发展到包括个人金融业务、个人纳税、商业性消费、投资领域等等一切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层面。

上一篇:浅析高校财务管理 下一篇:共同遗嘱中的两难抉择及立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