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4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价值的探讨

时间:2022-09-18 11:02:51

浅谈对48例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价值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学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5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3.8%。结论: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价值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70-01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异常部位者,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临床表现如肿瘤一样的增生、浸润和扩散。本病的发生、发展和消散是在内分泌的控制下进行的。本病由Sampson提出的经血倒逆,子宫内膜碎片种植的学论已被公认,也有人认为发病与慢性炎症的刺激卵巢功能失常,过量雌激素的产生以及生殖器官畸形,经血排出障碍有关,因此,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对提高对本病的实时干预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探讨彩色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浅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收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均经超声诊断后,由手术、病理证实,本组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2.5±3.0)岁,临床表现为经期下腹痛及腰酸胀痛,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子宫后穹窿有触痛结节或经期延长病史等。

1.2 方法:使用超声探头频率10-12MHz,先嘱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量充盈,常规用3.5MHz探头于耻骨联合上行纵横等多切面扫查,观察腹、盆腔脏器有无占位性病变,然后嘱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外套,将探头缓慢入阴道,探头紧贴阴道穹窿,对子宫和双侧附件进行多切面仔细观察,注意观察病变的部位,回声性质、大小、边缘形态和范围,有无包膜,最后叠加CDFI观察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5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3.8%。声像图特点:①子宫直肠窝或盆腔内出现不均匀回声或疏密不一致的光点,病情严重者超声表现为混合性及实体性影像。②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囊肿大小不一。③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表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物症,不对称性子宫增大者为异位内膜呈节结型分布,在超声图像中出现均匀分布的亮点。④盆腔内(包括卵巢)异位症包块,月经后囊性包块大多有程度不同的增大变圆、囊肿光点明显增多,月经中后期囊实包块变小,实性回声以强回声为主,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变小。⑤CDFI观察上述肿块囊腔内无血流信号,囊壁无或有条血流信号状。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的实际发生率远较临床所见为多。如在因妇科其他病行剖腹探查时及对切除的子宫附件标本仔细作病理检查,据有关资料报道,可发现约20%-25%患者有异位的子宫内膜。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患者如受孕、异位内膜可有蜕膜样改变,此异位内膜虽在其他组织或器官内生长,但有别于恶性肿瘤的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复杂多变,主要引起疼痛、月经失调,障碍和不孕等,对广大女性患者及其婚姻质量危害较大。腹腔镜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对盆腔检查和超声检查均无发现的不孕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可以确认。特别是轻度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更为必要。但由于为侵入性诊断,且费用较高,均根据相关报道我国镜检率很低。而相对详尽的超声检查方法并结合患者远、近期症状、体征、病史及日常生活方式均加以综合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病变的存在甚至其潜在与趋势,对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超声检查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开关和囊内容物,与周围脏器特别是与子宫的关系等。超声图像一般显示囊肿椭圆形、圆形、囊肿可为单房或多房,有较明显的界限,与周围组织粘连,囊肿壁较厚且粗糙不平,囊内有点状细小的絮状光点,囊肿大小随月经周期出现一定的变化。由于囊肿的回声图像无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超声图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在身体很多部位,根据异位的部位分为内在性和外在性异位。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指守位的子宫内膜异物于子宫肌层内。内基底层向肌层生长,局限于子宫肌层,轻者仅为宫壁上小的液性暗区形成,重者因异位的内膜常弥漫分布整个肌层内,因而引起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又称子宫腺肌症。病灶若集中在局部形成结节,称为腺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病于子宫肌瘤在超声声像图上均有子宫体增大,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无肿瘤样变而呈均匀性肿大(不超过足月儿头大小),子宫内膜腺居中、偏位,子宫肌瘤由于肿瘤发生部位不一,子宫失去正常轮廓,内膜线常不规则,假包膜在声像图上,可显示一致清楚低回声的肿瘤边界,子宫腺肌瘤(局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显示不出清晰的边界。其次,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可形成淤血小灶,声像图上可显示出小的无回声暗区。可见,病灶周围有无假性包膜,是与子宫肌瘤的鉴别点。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指子宫内膜侵犯在子宫以外其它部位的内膜异位。根据相关文献,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五种分型的超声图像特点:①均匀点状型:囊壁较厚,囊壁为结节状或粗糙回声,囊内有较均匀细小颗粒的反光点。②混合型囊内大部分为无回声暗区,可见片状强回声或小光团,但均不伴声影。③囊肿型:囊内呈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多孤立分布,但与卵巢单纯性囊肿难以区分。④多囊型:包块外型不规则,其间可见隔反射,分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多囊腔内回声不一致。⑤实体型:内呈均质低回声不一致,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病灶较小,超声诊断不一定有图像显示,宜结合临床加以诊断。

本组研究观察到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率为93.8%,分析误诊,漏诊原因,多因未能抓住囊肿多位于子宫后方,中等大小,与周围边界不清,活动性差,囊肿壁粗糙而且较厚等卵巢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特点来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安全、价廉、无痛苦、刨伤小,易于动态观察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宜成为妇科的常规体检及辅助检查,是一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于三新主编,功能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厂印刷,1997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P467-477

[2] 王淑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中国社区医师2008,10(5):64-65

[3] 梁艳艳、陈伟军、梁启硕.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2)、197-199

[4] 白雅芝,王旭辉.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检查分析,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3):237-238

上一篇: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的分析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