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8 09:42:27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结合建设部批准实施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本文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展架构及九大扩展应用,以提高数字城管的领导督办能力、指挥处置能力、决策支持能力以及社会公众参与度,形成现代化、开放性的移动城管新局面。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series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City Municip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approved by MO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tension architecture and nine extension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supervise and handle ability, command disposal ability, decision support ability and social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digital city management, and form a new modern, open mobile urban management situation.

关键词: 数字化城市管理;扩展应用;督办;指挥通信平台;公众监督;移动城管

Key words: digital city management;extensive application;supervise and handle;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platform;public supervision;mobile c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018-02

0 引言

城市管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城市中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带动周边地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1]。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管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建立并完善与之协调的信息系统,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对于城市的公共管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引资纳才非常重要。

1 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及问题

2004年10月,由北京市东城区自主创新研发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创造性提出了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2],2005年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2006年11月,国家建设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大中城市以扬州模式为参考,在市级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3],逐步向全国推广数字化城管的扬州模式。

通过近年来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的建设,很多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管理变粗放低下为精准高效,变突击运动式为可持续长效式,变主体分散、职责交叉为上下左右无缝对接。但是,城市管理依然存在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如职责不清、指挥手段不先进不全面、对案卷所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分析不深入、决策支持较弱、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通过本文研究,部分上述问题将被解决。

2 数字化城市管理扩展架构

为解决当前数字城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结合新技术应用,在遵循建设部批准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基础上,进行数字城管的应用扩展,涵盖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步骤,规范闭环工作流程,实现城管热线整合、重大问题督办、指挥处置手段升级、公众监督等。扩展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应用扩展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SOA架构和移动VPN等技术,基于电子政务网、公共电话网和无线通讯网,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网格化监督和管理,形成现代化、开放性的移动城管新局面。

本扩展架构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信息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标,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体系。

3 数字化城市管理扩展应用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展架构下,应用软件功能在建设部标准的9个子系统(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地理编码、基础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共享与交换)基础上,扩展9个应用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业务短信、部件在线更新、领导移动督办、移动工单、车辆监控、人员监控、社会公众。通过9个扩展应用子系统的建设,大幅提高监控实时性和广泛性,提升对处置力量的掌控能力,提高指挥手段的先进性科学性,深入分析多发性、季节性、时段性问题,提升决策支持能力,随时随地支撑领导督办,时时刻刻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3.1 视频监控子系统 用于远程查看问题发生位置周边的视频信息。根据问题所处位置,系统通过调用视频接口,打开现场视频探头获取图像动态画面,便于实时掌控现场情况。视频监控是“数字城管”监督与指挥中心了解城市市政、环卫、治安状况的重要手段,为城市管理决策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的管理工具。

3.2 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用于遗漏部件和新建部件的补查和更新,降低普查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在“城管通”中增加部件上报模块,监督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新增的部件或兴趣点,通过“城管通”上报到“数字城管”系统,存放数据并更新工作图层,依据问题类别进行属性数据的更新维护,最终确认入库,完成数据的管理更新。

3.3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 领导使用的移动APP,可随时随地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紧急事件,查看统计信息,查看重要案卷的详细信息,了解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数量、专业部门处置情况等宏观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急要件(突发、重大事件)浏览,督办(针对业务环节的严重问题填写督办信息,并发送到相关部门)、单键拨号(对发现的问题或特别关注的问题下达口头指令)和特别关注(查看办理情况统计、专业部门统计办理状态、问题分类分季分时统计、高发问题统计、部门综合评价等)。

3.4 业务短信子系统 用于实现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短信提醒。通过发送短信提醒的方式,保证相关人员接收到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通知,并根据通知内容展开工作。短信类型包含业务办理中涉及到的到达、催办、督办、急件、领导批示等信息类型。

3.5 移动工单子系统 专为专业部门研发的案卷处理移动APP。专业部门无需专门值守人员,可随时随地接收和处理任务,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

3.6 车辆监控子系统 供监督指挥中心操作员、值班长和办公人员使用,用于定位监控管理装有GPS/北斗车载终端的城管车辆、环卫车辆等。确保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能够实时获取现场的监督员、车辆、视频资源等信息,进行轨迹回放、资源调取、指令下达。

3.7 人员监控子系统 供监督指挥中心操作员、值班长和办公人员使用。通过“城管通”的GPS/北斗模块和GIS相结合,实现对城管监督员空间定位、轨迹回放等可视化监控管理。

3.8 城市管理指挥通信平台 利用GIS的空间展现功能,实现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案的生成、确保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能够实时获取现场的监督员、车辆、视频资源等信息,进行资源调取、指令下达。实现在地图上部件位置、空间、城管事件发生的地点的定位,城管巡查人员在街面的工作情况进行精确定位、轨迹复现等功能,满足领导在办公室内即可完成微观定位、宏观监控、应急处置等需要。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以及事后善后管理的过程中,需建立应对机制(预案、知识库等),采取一系列应急指挥措施,保障城市管理中的财产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9 社会公众子系统 用于向公众、企业及其他法人团体实时相关城管信息,主要包括城市管理政务公开、动态信息、网上问题申报、信息查询、后台信息维护等功能,可在线接收涉及城市管理相关问题的社会公众举报、问题处理状态的及处理结果的反馈等。

九大扩展应用子系统联同九大标准应用子系统的落地实施,需结合各地方的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条块结合”原则,围绕“监管分离”,建设相应组织机构、监督体系、指挥处置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城管模式;同时与涉及城市管理的规划、住建、公安、交运、水务、环保等部门以及供电、运营商等单位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业务协同,形成“大城管”格局。

4 结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展架构及其九大扩展应用已在江苏省兴化市、盱眙市、盐城市等地落地实施,运转顺畅,领导获取信息更及时便捷,指挥临场化体验逐渐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初步形成了移动化城市管理新局面。兴化主城区被划分为2083个单元网格和71个监督网格,21.56万个城市部件被逐一编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快速发现、精确定位、及时处理、有效监督。自从数字城管建成以来,每月平均处理城市管理各类信息近万件,及时处理率达98%,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同时,也进一步发现了潜藏的问题,如数字城管数据利用不充分,缺乏专题分析,尚未体现城市管理疏堵结合的业务理念等,需要在后期进一步深入分析,逐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彭学君,李彭城,王永军.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系统架构研究[C].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2]马龙.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再思考[J].信息化建设,2009(07).

[3]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的报告(摘要)[R].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2007(22).

上一篇: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评价 下一篇:概念书教学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