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死33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09-18 09:41:46

脑干梗死33例治疗体会

关键词脑干梗死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16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脑干梗死的患者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87岁,平均5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史8例。冠心病史4例,心房纤颤6例,高脂血症6例。既往有卒中病史者4例。均急性起病。

影像学检查:3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MRI检查,其中延髓梗死9例,桥脑梗死16例,中脑梗死5例,延髓和中脑交界处梗死1例,延髓和桥脑交界处梗死2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5例。

诊断标准:全部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脑干有梗死灶而确诊为脑干梗死。

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治疗除脱水降颅压外,均给予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者给予抗凝治疗。治疗4周后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与评价。如果死亡则以死亡时作为观察终点。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均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2],于治疗1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评定标准分为6级:①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评分减少≤17%;⑤恶化,评分增加≥18%;⑥死亡。

并发症:并发肺部感染6例,消化道出血5例,呼吸障碍6例。心律失常9例。心衰2例。

结果

3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其中4例死亡)。有效率为78.78%,死亡率为12.12%。

讨论

对于脑干梗死的治疗除按一般脑梗死常规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入院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对于脑干梗死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持续昏迷、出现自主呼吸障碍、潜在性呼吸衰竭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可明显的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3]。

积极实施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在再灌注时间窗即6小时内溶栓治疗能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时间可适当延长。

积极防治并发症。脑干梗死常见并发症有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症、电解质紊乱等。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亡原因。积极防止肺部感染可降低病死率。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感染。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感染久治不愈。可给予肠外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各种并发症。

及早康复干预治疗,由康复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共同完成。康复训炼方法:患肢按良肢位摆放,维持在功能位,对患肢的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运动前均对运动的肢体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及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进行按摩。床上主动运动:自已翻身及改变,腰腹肌的锻炼,起坐训练,上肢各肌群及大腿内外侧肌群肌力的锻炼,上肢握力锻炼,坐、站位平衡训练及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餐、洗嗽等。存在吞咽困难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3李学,马建军,冯艳,等.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5.

上一篇: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手术治疗鼻睫神经痛4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