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18 08:47:38

利用错误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在许多课堂里,我们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像“台词”一样进行了精心设计,让听者陶醉于学生的一路凯歌之中。然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差错看成难得的资源,并且成功地加以运用。正确巧妙地引导,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善于“识错”,自然生成

差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差错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作为教师要接近学生,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善于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差错。同样教师在构思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课堂上提出一些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要用敏锐的眼光捕捉住差错,奖注学生的真正想法,并能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案例1 解决问题:东方小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名同学3小时可以植树12棵,照这样计算,一班有36名同学,6小时可以植树多少棵?

大多数同学列式为:12÷2÷3×36×6=432。

12÷3÷2×6×36=432。

师:(教师巡视后)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老师。还可以这样列式:12÷3×36÷2×6=432。

众生一片寂静。一会儿,议论开了“凑得数,凑得数”。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第一步是两同学每小时植树多少棵,第二步是36名同学3小时,不对,应改为12÷2×36÷3×6……

师:很好!这名同学能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吗?

在该生的启发下,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2:12÷3×6÷2×36。

生3:12÷3×6×(36÷2)。

生4:12×(6÷3)×(36÷2)。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这位教师在巡视后发现了学生独特的列式方法,尽管有些差错,但他不是个别指导。而是独具慧眼,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差错资源,给学生留足空间。有意识地引导与挖掘,并且不断优化、生成为有效的再生资源,使课堂教学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延伸。

二、引导“思错”,深化理解

对于学生的差错。教师的心态是什么?是斥责、批评,还是欣赏和接纳,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没有大量差错做台阶就不能攀上正确结果的宝座,因此将学生差错引向正确轨道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自主“纠错”。辨析提升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只要“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再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研究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在议辨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案例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生做25+5×3这一题时,有几名学生是这样计算的:

25+5×3=15+25=40。

教师没有急于纠错。而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以为谁先算。谁就写在前面,这样写比较方便。

生2: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是不变的,所以我想谁写在前面都可以。

生3:我先算5×3得15,就随手写了下来。反正答案是一样。

教师没有立即指出存在的问题,而是不动声色又出了一道题:25-5×3。

教师把学生作业展示后。问生:能先算的先写下来吗?生1马上回答:老师我知道了,书写时要按原来算式的顺序写,并不是先算的部分就写在算式的前面。生2也接着说:我也明白了。虽然刚才的一题25+15和15+25的结果相同,但算式实际上是不同的。

案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书写顺序上有问题时,没有强行要求学生改变写法,而是让学生计算25―5×3,通过比较,使学生自我感悟。自主“纠错”,懂得书写顺序的重要性,也为今后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梳理“记错”。强化记忆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教师的义务。收集、记录、梳理错题是记住曾经错误的一种有效方法。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建立错题集。寻找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对差错信息的解读,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利用好差错资源,做到与其他学生共享。帮助有类似差错的学生,扫清学习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错题集,通过抄录、剪贴等方法把作业中出现的易错题包括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一起集中成册。并标注差错原因,如是“概念差错”“思路差错”“理解差错”还是“审题马虎”等原因;标注出差错的知识点,如“统计”“图形”“行程类”“归一类”等;标注出同类差错。如第几题与第几题,等等。这样通过错题的梳理可以准确地把握知识点。牢记曾经犯过的错误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再需要在题海中煎熬。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差错”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它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差错”的慧眼,走进学生中间,宽容地对待学生“差错”,甚至主动为他们搭建出错的平台。冷静地分析“差错”原由,梳理曾经的“差错”,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有效地挖掘“差错”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带领学生从“差错”中反思,从“差错”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也使得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些遗憾。多了一些精彩。

上一篇:精彩在预设和生成的平衡处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函数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