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理科男,情趣盎然

时间:2022-09-18 08:30:15

小小理科男,情趣盎然

张丽钧,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唐山市十大优秀母亲……迄今发表文章300余万字,出版个人文集18部。

儿子徐然,2011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同年成为剑桥CSR公司员工;2013年底辞职回国,现为北京智谷公司创新研究员,持有多项发明专利。

我曾经开玩笑说,我和先生都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人,他写诗,我写散文。儿子来向世界报到的时候,我俩也曾戏言将他培养成一个作家,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孩子没有遗传我俩的特长,他居然是一个对数字极为偏爱的孩子!好在我和先生都不偏执,我们明白,爱好里藏着孩子的天赋,所以,也便由他去了。

但是,我们着实担心他会成为一个枯涩无趣的“小理科男”,于是,遵循了“亮点原则”,我们不断点亮着孩子具备的禀赋,让他在赞美中不断复制、放大自己的亮点。

我曾经出版过一套丛书,取名为“心青丛书”――“心青”乃“情”。在我看来,惟有“心色青青”的人才能活得有意趣、有味道,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亮。我巴望着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心青”男儿。

倾情于物

一个没有动物陪伴的童年是苍白的童年、残缺的童年,孩子在服侍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唤醒沉睡的慈悲心。我先后与儿子一道饲养过鹦鹉、兔子、仓鼠、蝈蝈、蝌蚪、鸡。最有趣的是养鸡。我们买了六只小鸡雏,儿子喂鸡喂得太勤了,很快就撑死了两只,但他执意不让扔,执意等小鸡醒来。后来,他爸爸在儿子的哭叫声中,强行将两只快要发臭了的小鸡埋在了我们的小院子里。有一天来了客人,惊讶地大张着嘴巴点数我们家“动物园”里的一头头动物。数完之后,他宣布了一个数字,想不到儿子竟拽着他跑到埋小鸡的地方说:“这里还有两只小鸡。”――儿子始终没有忘掉那两只可怜的小鸡。

儿子迷恋放风筝,他爸爸就亲手为他糊了一个“八卦”风筝。周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跑到郊外去放风筝。在旷野里疯跑的情景,日后被我们一次次幸福地忆起。一个根本飞不高的极简陋的“八卦”风筝,竟然成了儿子卧室的装饰品。他是一个不轻易弃毁物品的孩子,惜物的天性,多次被我在人前夸耀,这也促使他对物品之惜越来越浓。

一个倾情于物的孩子,有一颗细腻温婉的心。他的心轻易不会麻木,更不会起“茧子”,他会用温柔的眼光去打量世间万物,而这温柔,迟早也会返回到他身上。

倾情于人

儿子特别爱他的小学班主任。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寒假刚开学,儿子就兴致勃勃地给班主任买了一张漂亮贺卡,祝福语坚持要自己写,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等他用彩笔热热闹闹地写好了贺卡,得意地拿给爸爸看时,他爸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天,那居然是一张情人节贺卡!这个温馨细节一直被他的已经退休的班主任老师铭记着,幸福地讲给别人听。

身为班长,儿子关心着班里的每一名同学。班里有一个智力较差的孩子,“蹲班”都蹲了三年了。排座位的时候,老师为难地问:“有没有人愿意跟李某伟同学同桌呀?”儿子抢着举手说:“我愿意。”放学回来后,我听说了儿子的新同桌,就问起儿子为什么要这么选择,没想到儿子说:“妈妈,他一出生脑袋就做了一次大手术;他已经在小学读了10年了,总也毕不了业;他没有伙伴,我要是不跟他玩,就没有人跟他玩了。”

我们所住的小区东边有一大片空地,每到周日那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大集”,热闹非凡。大集的时候,儿子总是很开心,因为他喜欢看那人头攒动的大场面。一个集日,他满头大汗跑到我家所住的五楼,跟我说:“妈妈,有个阿姨的自行车胎没气了,她找不到气筒,我说咱家有,她就让我来取。妈妈,给她用用吧。”我拿出气筒,递给儿子,嘱他下楼慢点。估摸着他到楼下了,又忍不住推开窗户探头往下瞧,只见他神气地将气筒递到阿姨手上,又懂事地蹲下帮阿姨扶住气嘴,辅助阿姨打完了气。又一个集日,儿子气喘吁吁地提着一个白色塑料瓶上来了,说:“妈妈,有个老爷爷没有水喝了,我说咱家有,我来给他打水。”听那口气,就像中了大奖,得意得要命。

对儿子的热忱,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不吝赞许。这样,他乐群的性格特点就越来越突出了。一个乐群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很快结交到知心朋友。因为他送出去的温暖情意,接过的人没道理冷冰冰地拒绝。所以,当儿子日后独自赴英读研、读博的时候,我们便能放心看他走天涯。

倾情于事

儿子就读的片内小学条件极差,冬天教室要生炉子。儿子每天总是肩负着为班级生炉子的神圣使命,第一个赶到教室,娴熟地点火生炉子。他爸爸刺激我:“还名师呢!连一所有暖气的小学都给孩子找不来,真为你痛苦!”我也痛苦,看着儿子手背上布满小裂口,露着红红的肉,我都有去找校长哭诉的冲动。但是,儿子的快乐成了我为自己开脱的有力借口,也成了我不断激励赞赏他的缘由。他从不抱怨,回到家,满脸洋溢着“为人民服务”后的幸福。我所能做的,似乎只有幸福着他的幸福了。

儿子的初中是在我供职的学校里读的。在父母工作的学校读书的孩子常拥有许多“特权”,挑班、挑座、劳动在后、评优在前……儿子读初二时,有一回清理卫生区,他干得满头大汗,得到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盛赞,年级主任告诉那个老师说:“这就是咱们教务主任的孩子。”那个老师感到十分意外。

不论课业负担多重,我都坚持让儿子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他选择了刷碗。到初三、高三的时候,他爸爸拼命抢他的活儿,希望儿子能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去多学一点东西。但是,我坚决站在儿子这一边,支持他刷完碗之后再去学习。我愿意在一项寻常的家务劳动中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使他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获得欣然付出的欢悦。

多少年之后,儿子成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里的一名专研信息技术的博士生。在实验室,他的一双巧手得到导师的欣赏和称赞。我曾发过这样一条短信激励他:“妈妈祝愿那双曾经冻裂的小手永远与勤巧结伴,把粗活干得高贵,把细活干得漂亮,指纹里藏着梦想,永不放弃与奇迹牵手的机缘!”

我相信能力都是相通的,一个连碗都不屑于刷且刷不干净的人,不可能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室里的一项重要实验。总听一些母亲抱怨自己的孩子笨手笨脚,连鞋带都系不好,其实,是包办万事的母亲亲手缔造了孩子的蠢笨。这种以爱为名义的剥夺,比专横跋扈的剥夺更具杀伤力。

倾情于物让孩子的心儿变得更柔软,倾情于人让孩子的心儿变得更温煦,倾情于事让孩子的心儿变得更聪慧。虽说儿子是个“理科男”,但是,文学、哲学方面的书籍却是他的最爱;他点评起我的散文和他爸爸的诗来,每每能够切中肯綮。我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中纵有千件宝,不及儿孙胜我意。”我希望儿子这个“理科男”能永葆青青心色,也希望我们苦心培养的这个“心青”男儿能博取世界粲然一笑。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上一篇:合唱的“呼吸”与“起声”训练 下一篇:提高管理者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