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探究

时间:2022-09-18 05:33:55

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探究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小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文章结合小学英语朗读训练教学现状,论述其引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64-03

一、前言

英语朗读是将英文字符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出声的阅读方式,小学生能完成阅读教育任务。因此,朗读训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何有效强化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英语朗读训练教学现状

朗读是英语教学中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一,它是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学生借助朗读,能通过声音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以及注意力的集中,深化对英语课文的理解;其二,朗读可以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培养。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拓展课文的外延。根据此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来正确引导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朗读训练来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从总体来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小学生仍然对朗读英语缺乏兴趣、对朗读重视程度不够,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学习特点和缺少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兴趣有关;另一方面,教师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朗读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朗读指导不够专业、过分强调范读导致朗读训练机械、分析课文过多造成学生朗读时间不足以及朗读训练材料较死板等。

三、强化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引导策略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结合上述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的训练现状,针对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朗读这一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可行性措施:

1.合理安排朗读时间和内容。

一是必须保证小学生有充分的英语朗读时间,否则朗读训练效果就无从谈起。其一,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讲述和提问时间过长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上的同时,还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结束现阶段“以讲代读”的局面,才能真正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其二,除了课堂上朗读训练的时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多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若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朗读,朗读就能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三,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英语早读训练工作。“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朗读、获得语感的重要时间,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早读课上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大声朗读,体会晨读的乐趣。

二是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朗读内容。朗读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课本单词、重点句子和语篇的反复朗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适当布置课外典型的日常会话、经典语篇语段和作文的朗读材料,不仅丰富朗读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熟读记于心”,提供自由会话、情境对话以及作文素材,巩固、加深学生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朗读”发挥不仅仅是“读”的作用。

2.做好朗读范读和指导工作。朗读是一门艺术,是“自觉运用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给予学生艺术的指导。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体处于启蒙时期,朗读训练需要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朗读气氛,用正确的语音、流利的语调以及适当的节奏做好范读和引导工作。

(1)教师要加强范读的规范性。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学习、模仿兴趣,教师只有自身形成字正腔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学生才能在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中引起朗读欲望,并积累起大量的朗读技巧,迁移扩散到自身朗读中,从而提高朗读能力。有的教师英语口语能力不强,可充分利用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的英语录音磁带、mp3,让学生每天跟读。总之,教师要应尽可能多地让小学生多听,多模仿地道、纯正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朗读训练规范化,把好语言的“入门关”。

(2)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小学生朗读作指导。许多小学生作为英语初学者,有的因害怕发音有错误而不敢朗读或是朗读训练中只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出声。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要注重传授一些常见连读、弱读、重音以及强调等朗读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语言学习的差异性,教师要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结合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科学地为他们作朗读技巧和方法上的单独指导。

3.丰富朗读形式和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由教师本人或学生或借助其他录音机进行的范读、领读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齐读形式。齐读形式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减轻那些胆小或读不好的同学的心理负担,在读得好的同学带动下快速进入朗读状态。教师在齐读的具体操作中,一方面要强调学生读时“四到”,即“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由于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学生眼、口、耳、脑的互相配合,才能逐步做到看得清,读得通,听得明,记得住,提高齐读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有的教师让全班小学生男女分配角色,一齐读朗读教材中的情景对话;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利用李阳老师的“一口气”的速读练习法,此种新颖的方法能让小学生乐于参与和挑战朗读。

二是个人朗读形式。教师抽查英语读得好的学生进行单独朗读,达到示范和表演的作用,不仅能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而且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和指导。

三是朗诵。朗诵是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最高要求,可分为学生个人朗诵和班级的集体朗诵。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朗诵的任务,能使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得以强化,通过朗读训练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

四是小组朗读。教师将班级划分为小组分配角色和朗读任务。教师既能够关注到大多数学生读课文的状况,同时,学生通过体会自己在小组朗读中所处的位置,搭建了运用语言张扬个性的平台,并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朗读比赛、交替朗读的活动,教师在朗读活动设计中可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详细点评,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呼吸、发音、 吐字、 停顿以及语音语调等。朗读活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持他们高涨的朗读英语热情,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训练中得到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训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从总体来看,朗读训练在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未有效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朗读时间和内容、做好朗读范读和指导工作以及开展丰富朗读形式和活动等措施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希询.试论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要性与策略[J].社会科学教学,2011,(3):87-88.

[2]张秀琴.注重英语朗读训练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J].教育科学,2012,(11):178-179.

[3]赵爱民.越读越快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92-93.

上一篇:教育上的水——圣洁之水 下一篇:体验·反思·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