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及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原因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9-18 03:21:49

孕期及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原因分析及预防

[摘要] 目的 分析孕期及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原因及相关高危因素,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围术期管理措施。方法 对孕期、大样本剖宫产术后病例分析及因肺栓塞死亡的3例孕产妇资料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孕妇存在高危因素与孕期及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有关。 结论 应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落实高危妊娠转会诊制度,保障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绿色通道畅通,切实降低孕产期及围术期高危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孕期;剖宫产;肺栓塞;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73-02

肺栓塞(本文指肺血栓栓塞)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对本市2004~2012年妇幼保健所孕期及剖宫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降低孕期及围术期发生肺栓塞的有效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普兰店市妇幼保健所收集整理的2004~2012年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其中,孕期监测8 250例,剖宫产监测3 400例,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3例因肺栓塞死亡孕产妇。

1.2 方法

(1)对本所2004~2012年建立孕产妇保建册系统管理的8 250例孕妇进行监测,其中包括部分正常孕产妇、本市大部分高危孕产妇及所有危重症孕产妇。(2)对在本市中心医院剖宫产终止妊娠的3 400例产妇进行追踪管理。(3)对本市发生的3例因肺栓塞死亡的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并组织大连市围产保健专家组成员进行死亡评审,每例死亡孕产妇均通过反复查对、核实,尽量做到资料准确完整。

2 结果

2.1 疾病因素

孕期定期孕检,未发现高危因素死亡2例,剖宫产存在高危因素但医务人员未引起足够重视死亡1例。在孕期死亡的2例孕产妇孕周分别是25周、31周,这2例孕妇在发病前数天至数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胸闷、自觉气短,未予以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另外1例因妊娠年龄大于40岁、孕2产1、体重偏胖、妊娠足月、羊水过少而行剖宫产手术,术后第3天自行离院,步行到医院门口准备上车时突然晕倒,出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口吐白沫、下颌呼吸,立即给予面罩正压给氧、气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纠正呼吸、循环功能等抢救措施,但因发病急、病情重,抢救无效死亡。

2.2 社会因素

2.2.1 死亡地域分布 2例孕期死亡孕妇居住在小镇,居住地基础医疗条件薄弱,发病后距离就诊医院距离相对较远,且就近就诊医院综合急救能力相对较弱,患者发病距离死亡时间短,未有足够抢救时间,未形成有效抢救即死亡。而对于剖宫产术后死亡产妇,虽发病后医院积极组织抢救(该院为本地区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但因发病急、病情重,拟诊肺栓塞未溶栓、抗凝治疗,只是给予对症处理,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致产妇死亡。

2.2.2 文化程度 3例死亡孕产妇均系初中毕业。

2.2.3 经济收入 家庭月人均收入均低于当地月人均收入标准,生活相对拮据是导致2例孕期出现不适症状孕产妇未引起重视,未进一步就诊的原因。

2.2.4 年龄、孕次 孕期发生肺栓塞的2例孕妇年龄在25~30岁,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产妇年龄大于40岁。孕次:孕期发生肺栓塞两例孕妇分别是孕2产0和孕3产0,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孕妇是孕2产1。

2.2.5 孕期保健情况 孕期死亡的2例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接诊医生对孕妇口述不适症状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建议进一步做相关检查,以查找引起该症状的原因。剖宫产术后死亡病例从未接受过产前检查,且发病前无任何征兆。

2.2.6 死亡地点 死于就诊途中1例,死于就近就诊的医院1例,死于县级医疗机构1例。

3 讨论

按照现行医疗标准,围生保健专家组成员对3例因肺栓塞死亡的孕产妇死因分析,认为2例孕期发生的肺栓塞孕妇,1例可避免死亡,1例不可避免死亡;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产妇,围生保健专家认为给予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恰当的抢救措施,可以避免死亡。

3.1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农村孕产妇由于文化层次低、经济拮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接受产前检查不规范,接诊医师对产科风险认识不足,孕妇在出现不适症状时未及时就医,未能及时、正确寻求医疗保健部门帮助,未得到医疗保健部门及时、适当的处置,或居住地距离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医疗保健较远,在应急情况下就诊不及时,从而贻误抢救时机;而剖宫产死亡病例提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尤其是承担本地区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能力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综合急诊急救能力。急救中心必备设备、急救药品等应处于功能状态,急救专家组成员应具备综合抢救能力,确保危重症病例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治。在本组统计中,属医疗延误者占33%,就诊延误者占67%,说明对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社会相关因素不可忽视,妇幼保健部门应加强孕期相关知识宣教工作,重视高危妊娠管理,组织、协调、调度好危重症抢救各项工作。

3.2 降低孕产妇发生肺栓塞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3.2.1 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筛查、转会诊、追访、监测等管理工作,尽量做到每例孕产妇都能接受定期、正规的产前检查、培训、指导,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2.2 加强各级医院产科建设、医务人员培训和指导工作,完善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设备配备,确保急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强化应急抢救机制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综合救治能力[1]。剖宫产术后针对围术期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如:年龄 > 40岁、肥胖、有血栓形成病史、静脉曲张、吸烟、大手术(特别是盆腔、泌尿外科、下肢和癌肿手术)等,在联合应用多种处理方法的同时,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伊诺肝素2~3 d),对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肺栓塞危险[2-3]。分段统计2004~2008年5年间剖宫产术后对存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1 200余例,进行疗效综合判断和分析,无一例发生肺栓塞。2009~2012年行剖宫产术后病例均未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此例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死亡产妇未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且发病后考虑肺栓塞未积极溶栓、抗凝治疗,错失抢救时机)[4]。

3.3 孕产妇肺栓塞死亡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2004~2012年本市妇幼保健部门及助产机构孕产妇资料统计分析和评审,结果显示:本市孕产妇发生肺栓塞导致的病死率近两年有上升趋势。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1)孕期血液呈高凝低纤溶状态。(2)围术期管理不到位,产科医师知识面局限,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的产妇重视不够,对术后并发症预估不足,发生重症病例抢救措施不得力,医院整体救治能力弱,贻误重要抢救时机,综合救治水平亟待提高。

笔者认为,死亡的3例孕产妇,如果孕期予以足够重视,出现不适症状进一步做相关检查,妇保医师、产科医师对有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非大面积肺栓塞孕产妇如能提高诊断意识,及时安排相应检查,如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为疑诊肺栓塞病例安排进一步确诊或排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或可避免死亡[5-7];而对于剖宫产术后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例,如能延续以前的治疗方案,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是可以避免发生肺栓塞的。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4.

[2] 龚晓明,边旭明. 威廉姆斯妇产科学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8-299.

[3]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7.

[4]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7-136.

[5] 李玉林. 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55.

[6] 杨宝峰.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2-307.

[7] 杨世杰.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2-369.

(收稿日期:2012-09-27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试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要素的组织和管... 下一篇:团体心理教育方法培训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士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