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的婚姻轶事

时间:2022-09-18 03:20:35

美国华人的婚姻轶事

在这一个个婚姻故事的背后,除了隐藏着些许无奈、痛心之外,更多的是悲伤。或许爱情真的会在美国的空气中变了味。

“闪婚”,顾名思义,就是“闪电般结婚”。在美国,“闪婚”已经成为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而在美国华人中,尝试“闪婚”的也为数不少。

“闪婚”一族

对于在美国一个IT公司的工程师丁先生来说,选择“闪婚”是迫不得已的事,“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饱尝婚姻的苦果。”这句话可算是他对自己的婚姻经历的总结。

丁先生是1990年自费到美国留学的,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现在的这个IT公司工作。事业安定了,婚姻的事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开始丁先生和几个美国女孩交往过,但都很快就结束了。他认为是文化差异所致,这方面无法弥合。他的朋友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国内的女孩子。但他的时间很少,没有时间谈一场恋爱。后来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英语教师,他见过一次后认为不错,大家就促他把关系定下来。他也认为两人都是知识分子,应该是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这事拖得再长对他也是一个样,同样是没有机会相处。

“恋爱是一辈子的事,结婚后再慢慢谈吧。”两个人又见过几次面后,就直接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样女方就以家庭团聚的名义来到美国。

可是,丁先生的新婚妻子来到美国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过惯了大都市生活的她对这个小城市单调机械的生活无法忍受,她既找不到工作,也没有朋友。她要求他搬到大城市去。对丁先生来说,这却不是轻而易举的。要换工作,在美国有很多条件。在大城市根本没有他的位置。两年后,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女的搬到纽约,在一家华侨的制衣厂打工;他继续留在那个小城市做他的工程师。

同样在美国打拼的范先生,他的婚姻除了时间短以外,同样具备了一切婚姻的程序要素:认识、了解、见对方父母、结婚。只是这一切都是在两个月内完成的。

范先生和他的妻子方女士的认识是在他暑假回国的朋友聚会上。他一下飞机,在京的几个朋友就张罗着给他洗尘,在酒会上他认识了在北京某电视台干编导的方女士。两个人很快就进入谈婚论嫁的状态。随即两人都去对方家看望了父母,双方老人早就觉着自己的孩子该结婚了,都比较满意,感觉是皆大欢喜的事。接着两人就把婚事办了。

可结婚刚刚半年,范先生却已是一脸的苦恼相:我已经明确和她提出离婚了。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开创自己的事业,不能把生命都浪费在鸡毛蒜皮的事情的争执上。

范先生在回美国后,两人就一直在电话里争吵,两个人一个月的电话费要花到上千美元。范先生感到太累了,他没有这个精力了。

不过范先生并不认为当初的闪婚决定很草率,“有些事情不经过婚姻这一遭,你是认识不清楚的。我当时想,我们两个的背景都是很简单的,用不着长时间的调查,还有那么多共同的朋友,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就没想到性格不合。”

同居一族

在婚姻之外,日益开放的社会还给恋人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同居。

与男友处于半同居状态的JERRY说,不同居怎敢结婚?她与男友各自都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对再婚都很谨慎。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房产。

JERRY说:“我们计划在孩子上大学后同居,以后能否结婚就要看两人是否相处和谐了。如果结婚我们的经济会相对独立,当然也会互相帮助。”

结婚20年后离婚的Tom说,他对婚姻有恐惧感。他希望以后能够找个彼此欣赏的伴侣。合则在一起,不合则散。要用感情维系两个人的关系,而不是用婚姻。这样两个人都会比较紧张和珍惜对方,而不是把对方的付出当成应该的。

与太太育有一名女儿,婚姻稳定的李先生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稳定,社会秩序会乱。同居不具备家庭的功能,虽然比婚姻更自由,更可追求个人的幸福,但不利于养育儿女。不过,他也承认,在这个时代,婚姻作为一种契约,已越来越经不起考验,甚至一钱不值,可以随时丢开。

在对待婚姻和同居的选择上,女士赞成结婚的多,男士倾向于同居。

陈女士30多岁,离异,她交了个男朋友,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满意,自己也很喜欢对方的个性。但男朋友只愿同居,不愿结婚。她一方面对这段感情放不下,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男朋友如果变心,自己就会很被动了。

Peter与女友在一起两年了,女友多次提起结婚的建议,他还是很犹豫。他比女友的财产多得多,担心如果离婚,损失会很惨重。对于他来说,同居要安全得多。

华人夫妻工

许多人都是做着“美国梦”踏上这块土地的,但没日没夜的工作,和那些巨额的偷渡费让他们无奈,在生活与经济的压力之下,身边能够有一个伴,一个知己胜过一切。

近年来,唐人街很多职业介绍所急召“夫妻工”。所谓夫妻工,就是夫妻俩人一起去外州餐馆打工,通常都是先生做厨师,妻子做服务生。

在纽约东百老汇街上开职业介绍所多年的赵小姐说,一般来讲,在外州的中餐馆都希望找到夫妻工,因为通常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效率高,而且工作态度相对比单身员工稳定。一旦他们找到合适的餐馆工作,最短的也会做一年以上,长的有做 7、8年的老员工。

赵小姐说,虽然叫做“夫妻工”,但很多来应征的人不是夫妻,顶多也就是男女朋友或者“相好的”,她也曾经看到不少夫妻工本来一起去外州打工,但之后回来的只有一个人,因为这种没有合法结婚的夫妻,往往会因为金钱或者其它的感情纠葛而分开。

周先生是哈尔滨人,来美国已经六年了。从刚开始的杂工到如今的大厨。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两年前离开纽约,去芝加哥的一家中国自助餐馆里工作,老板包吃住、有车接送,在芝加哥的日子虽然无聊,但却能省下不少钱。周先生希望能够攒下10万美元后就回家与妻儿团聚,可事情却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在芝加哥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周先生突然间没有了朋友,他除了躺在狭小的宿舍里看借来的VCD ,就是给家人朋友打电话。长时间没有和妻子见面,矛盾自然少不了,从刚开始妻子埋怨他钱赚得少,到后来不理解为什么周先生还没有拿到绿卡。周先生在美国吃的苦得不到理解,他多希望妻子还是那个温柔的女孩,而不是现在这个只会埋怨人的悍妇。渐渐地,周先生与家人的联系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他告诉妻子:准备留在美国再做几年工!暂时不想回去。

周先生跟在同一家餐馆打工的陈女士恋爱了,他们是日久生情的。相处的日子里,周先生感觉到,在美国的六年中,只有陈女士给了他家庭的温暖,给予他鼓励和信心。他决定和陈女士结婚。

陈女士离异,周先生却有妻子,但他们的婚礼同样热闹。他们在唐人街宴请了亲朋好友、拍了婚纱照,成为了一对有夫妻之实,无夫妻之名的夫妇。

周先生并不知道将来的方向,他在内地的妻子也通过其它渠道了解丈夫已经有了新欢,并想与周先生离婚。但周先生却表示,他并不想离婚,因为他现在账户里的存款要用于供儿子上大学之用,一旦离婚他就要付给妻子一半财产。陈女士并没有期待着周先生何时与她领取结婚证,而周先生也认为,只要有真感情,就算没有结婚证书他们也是真正的夫妻。

唐人街上的婚姻骗子

在纽约唐人街上行走,经常会看到电线杆上张贴的海报,有些海报非常特别:“不要相信某某某,他是骗子,专门诱惑女孩结婚骗感情。”“某某某是坏女人,她专门与男人谈恋爱骗钱。”有些海报上还印有当事人的照片,提醒乡亲们不要上当。暂且不说海报内容是真是假,但以谈恋爱、结婚骗金钱、骗感情的人在华人小区确实存在。

早听说过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孩在打工期间与人相恋,并在唐人街摆酒席结婚。面对上万元的红包彩礼,女孩一个婚礼下来能够赚上一大笔。有的新娘会在结婚当天带着钱财和礼物消失无踪。对于损失掉的金钱,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慢慢赚回来,但那些付出的感情和被骗的经历却是永远都洗不掉的。

在纽约的华人侨团也常常会遇到这种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而来寻求帮助的事情,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一面是有法律保障的婚姻,一面是处于热恋中的男女,到底谁对谁错没人说得清。

为什么这些相爱的人们不在第一时间领取结婚证,成为合法的夫妻?据了解,由于不少新移民都没有合法身份,有的甚至没有护照,对于去市政厅领取结婚证书对很多人来说都望尘莫及。所以人们认为结婚就要摆喜酒、宴请乡亲父老,有没有结婚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人们要告诉别人“我们结婚了”。

上一篇:素生活 第5期 下一篇:奢侈品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