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社会保障福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时间:2022-09-18 02:36:40

列宁的社会保障福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列宁在社会保障福利问题上首开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福利实践的先河,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如下四方面:实行国家保险是工人阶级最好的保险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益。同时,列宁的这一思想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列宁;社会保障;福利思想

一、列宁社会保障福利思想的内容

(一)实行国家保险是工人阶级最好的保险形式

列宁在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第六次全俄会议的决议中,提出工人最好的保险是国家保险。他首先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的客观必然性,由于工人工资少,无产者根本不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来储蓄,以备在伤残、疾病、养老、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失业时的需要。因此,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对工人实行保险,完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决定的改革。根据列宁的倡议,俄国社会在党纲草案中提出了工人阶级的要求,即工人阶级养活了整个贵族阶级及整个国家,国家对工人应供给养老退休金。

列宁还在《关于对杜马的工人的国家保险法案的态度》的决议中提出工人保险的最好的形式是国家保险,国家保险应依据以下原则建立:一是工人在下列一切场合(伤残、疾病、年老、残疾、女工怀孕和生育、养育者死后所遗寡妇和孤儿的抚恤)下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失掉工资时,国家保险都给工人以保障;二是保险要包括一切雇佣劳动者及家属;三是对一切保险者都要按照补助全部工资的原则给予补助,同时一切保险费由企业和国家承担;四是各种保险都有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这种组织应该按区域或被保险者完全自理的原则建立。列宁进一步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国家保险制度只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建立起来。他说,只有彻底地沙皇制度,争得无产阶级自由进行斗争的条件,才会实现真正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保险改革。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根据社会保障的内容采取各种灵活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1912年列宁在论述建立合理工人保险的原则时,提出“一切保险费都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起初拟定保险基金从累进的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中提取,在实施这些税收以前,临时向雇主征收专款。后来,这种临时的办法被保留下来。从1918年8月起,规定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费。

1921年,在重建工人和职员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时,政府在恢复国家保险的同时,又组织了农民互助。对于非雇拥工作者个人(农民、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实行互助方式,主要通过农民社会互助委员会全面帮助红军战士家庭、贫农和力量单薄的农户。到1922年底保险制度最终形成时,保险基金主要是由国营和合作社企业的公共基金构成,在私营企业里,保险基金完全由雇主支持,这样就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备问题。

在筹集自然灾害救济方面,列宁的灵活思想表现得更加突出。1921年苏俄发生大面积旱灾,并引发饥荒,许多地区粮食极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应积极调动一切力量来帮助俄国人民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8月2日,列宁发表了《告国际无产阶级书》,号召国际工人阶级一起参加救济俄国饥民的活动。同月,根据列宁的建议,苏联政府与美国救济署签订条约,争取美国人民的援助,在救济渠道上,列宁还专门提出美国人民既可通过美国政府,又可通过苏俄驻外代表机构提供救济。而更有决定意义的是,国际无产阶级在政治上、道义上、物质上对苏俄饥民的援助,大大激发了本国劳动者救济的热情,收成较好地区的工人、农民、牧民和渔民不断响应列宁对国内劳动者的号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历史考验。

(三)提高生产力水平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保障并不断提高人民基本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受社会财富积累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列宁社会保障思想最基本的观点。1918年列宁对考茨基提出的“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九个月,不仅没有推广普遍福利,反而不得不说明发生普遍贫困的原因”的攻击时指出,“社会主义福利的改善程度要根据不同环境确定,象俄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经过四年战争之后,在国内外资产阶级继续进行破坏活动的情况下,认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九个月没有推广社会福利,纯属别有用心。”列宁认为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福利只能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积累,不能幻想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就能实现普遍而完善的福利。

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决议中又进一步指出,在当时条件下,对劳动法规的实际执行情况,关于劳动力、工资、各种工作日的长度、社会保险费的扣除,文化教育费等一切条例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在目前工业状况能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取消或暂时修改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显然不能实现的各种条例。”否则,生搬硬套地采取一些与实际生产力水平不相称的措施,则是“最亏本、最不合理的社会保证形式”,“是违背工人阶级的将来利益的”。

(四)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益

列宁在1918年的《党纲草案草稿》中再次强调要将“重心从形式上承认自由上从事工作”,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不仅保证每一个公民不受剥削,而且也保证他们免于失业;另外,自由从业权利必然地包含着普遍劳动义务。恩格斯曾指出,在新的生产组织中,第一方面的要求就是:“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倒别人身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苏维埃俄国不仅保障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同时给予妇女相应的劳动保护并禁止雇用童工。列宁认为:“直到现在,妇女还处于被称为奴隶的地位;妇女被家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把她们从这种地位中解救出来。只有当我们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公共经济和共耕制的时候,妇女才能得到完全解放,彻底翻身。”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妇女的经济、社会等地位大大得到提高,这为其参与社会就业和参加社会劳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劳动就业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列宁尤其强调禁止雇用童工。在列宁领导下,社会主义政权刚刚建立之时,苏维埃政府就公布了八小时工作日和分配工作时间的法令,即工作日应规定一昼夜不超过8小时,每星期应有一天休息不做工,加班加点应该绝对禁止,做夜工也应该绝对禁止。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苏维埃俄国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工资制度,保障劳动的平等和工资的平等,并努力实现从形式平等到事实平等的转变,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二、列宁社会保障福利思想的当代价值

列宁的社会保障福利思想是在当时人民生活保障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提出的,通过社会保障福利政策的积极施行,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俄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一思想至今还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指明了方向,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不断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建立起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低,老百姓必定会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产生担忧,即使收入提高了,也过得不安稳,不敢消费,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并拖累整个经济运行。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首先,瞄准“空白点”,健全体系。如新农保让农民“养老不犯愁”,但城镇居民养老还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下一步应加紧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此外,还应当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机关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其次,继续扩大覆盖范围。目前社会保险扩大参保的重点人群有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再次,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当前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均有各自的制度体系,未来一段时间要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此外还要提高待遇,并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国连续5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未来5年,国家应着力于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继续改善退休职工待遇。

总之,关于列宁社会保障福利思想的论述,不仅使我们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本质,而且还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87.

2、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35卷)[M].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

上一篇:五行与现代社会科学的对应关系 下一篇:桥海经济的空间经济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