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8 01:41:58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教育面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本文从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索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在有限45分钟的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授课知识点,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理解课堂内容的难点。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高效率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效率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内容不能有效掌握。学生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学习效率低。对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引发兴趣:巧用生活小故事引学生入门。例如我们经常看见夏天在下雨时的打雷和闪电,那么天空中的类电视怎么形成的呢;冬天我们在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飞起来;大轮船是钢铁造的为什么能够漂在海面上;插在有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为什么看上去像断了一样;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现像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保持兴趣: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注意。首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准确性。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物理公式和物理定理的表达时,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语言要幽默生动。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内容适当讲些小故事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3、巩固兴趣:学生形成对物理的兴趣之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巩固,有些同学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所以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兴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

理论用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要指导实践。课堂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生活实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验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长久性的有力手段。

第二,创新课堂授课方法。

老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如在讲电路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准备好实验仪器,电线、小灯泡、蓄电池等,现场为同学们演示如何连接各种不同形式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电路原理和电路知识。

第三,提高学生动手参与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物理新授课的教学大都要围绕实验展开。在这一学习环节,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实验前要给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这一点相当重要。

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这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比如学习串联和并联这一节,学生已经会连接一个灯泡的电路,但是由于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直接引入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学习,学生会感到很茫然。这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三个开关、若干导线等实验器材,先让学生连接一个让灯泡发光的电路,学生会很快完成。再问:你能连接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吗?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本能地产生一种想“试一试,做一做”的冲动,紧接着就会连接成五花八门的电路。这样教师就会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很自然引入了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学习,并且连接出的各式电路也为后面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学习做了有益的铺垫。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制作。让同学们根据课堂所讲的内容制作小手工。每个月抽出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制作经验和分享劳动成果,让物理知识不只是纸上谈兵。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关系,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组成学习讨论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当小组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应该向朋友一样提供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既需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发现和找到最佳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探索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江.1998.

[2]王建权.物理探究教学浅探.中小学电教, 2007

[4]钟铧.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定位.德州学院学报.2001

[5]张豫.刍议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娄底师专学报.2000

上一篇:浅析藏传佛教舞蹈仪式与佛像形态 下一篇: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反思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