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票房

时间:2022-09-18 12:53:54

非常规票房

进入2014年,内地的国产片票房似乎开始进入到井喷时段。众多新导演拍摄的影片一再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上的惊喜,虽然还没有出现比肩当初《泰 》的成绩,却已足以分流《泰 》之后媒体和公众投在徐铮身上的压力。

钱对华语电影构成的压力到底能到什么地步?暂时还没有一个硬性的测试公式来说明。但票房方面的惊喜,确实能缓解媒体和投资者对导演、编剧、明星、摄制团队在影片运作中的安全感。还有一个略带搞笑的“史实”是大家因司空见惯而忽略的:20年前、30年前,是导演(包括名导演)到处找钱;现在钱到处追着在找名导或潜力导演!

造成名导和潜力导演在寻求投资的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的投资背景,使得投资者或是资本投机者都愿意跑到电影这个行业来博一下;二是目前内地影片的票房数,给许多来自圈外的投资者过于乐观的信心,而这信心,并非来源于“电影的品质”(这个词组大家现在可能都快忘掉了),而是来自于内地数量巨大、现在还依然上涨着的银幕数。

巨大的银幕数+巨星+导演+超强的口碑(包含一部分的媒体造势),构成了内地这些年票房纪录的成功模式。我注意到已经有评论把获得票房成功的几部处女作导演归结为“有较高的票房号召力”,但这是什么样的票房号召力呢?恐怕还要细分:有的带来的是影片口碑上的,有的带来的是观众的好奇心,还有的带来的是各自原来行业里的惯性消费者――说白了,不一定是多爱看电影,而是纯爱拍电影的那个人。

获得票房好评的新导演里,有两个原来是靠写青少年读物走红的商业作者。有些自作多情的影评人大约又会说,这是文学对电影的胜利。其实说成票房对电影的胜利倒更合适。因为在国外,青少年读物,除了安徒生、拉格洛孚、林格伦和罗尔德・达尔等少数几位作者,绝大部分儿童读物作家,是不被当作文学意义上的“作家”看待的。“作家”是负责提供成熟的、有创意的文字,以及对人类情感与命运深沉的思考的。儿童作家则只负责提供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感觉即可。我国的影视,有一段时间一直依赖于作品,近十几年来开始依赖于作品里的畅销类读物。畅销类读物虽然属于大的“文学”范畴,但它们所提供的阅读,与上面提到的举世公认的“作家”需要贡献给人类的作品,还是差异挺大的。

青少年读物历来受众就广,加上当事人又谙熟现代媒体与公众人物间的共赢规则,让这样的作者投身电影肯定是一项聪明的投资选择。这方面两位当事人比当年的王朔要幸运,王朔当年由编剧而导演,经历过一个相对长的周期,这是源于大家还尊重“电影”是门独特的艺术,有它专业技艺上的特殊要求,今天则要开放得多――只要有票房保障,您随意!这种模式下制造出来的票房成功,与其说是接近于科班电影工作者出身的徐铮和赵薇,不如说是接近于举办演唱会的李宇春,或是早年单靠狂热粉丝支撑演艺地位的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后面这三人经历了岁月的历练,现在也成长为实力派了。但试想,如果他们一直保持刚出道的那个水平,肯定大家早已忘了他们是谁。不过在内地做事,可怕就可怕在人口基数庞大,粉丝的数量庞大,资本的脑子一热,“大干快上”的规模也必然庞大,一旦大家都轻信,进而迷信起“巨额粉丝拥有者入行能带来高票房”,那么国产电影专业品质和口碑的双料雪崩,也就为时不远了。

上一篇:如果《绣春刀》选择了区域性发行 下一篇:《使徒行者》一个卧底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