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德育教学的措施

时间:2022-09-18 11:08:01

浅谈高校德育教学的措施

摘 要:德育无论是对个体,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在做事、做人、治学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点。同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并通过教学互动课堂积极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内化,发明创造,逐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和谐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但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通过对知识的接受、掌握和内化后,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既有其客观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主观价值可分为价值观与情感两种具体形式。情感是人对相对价值的认识,也是人对价值相对性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应顺应学生内心情感的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德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德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一、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应遵循的操守和准则。它是保证教师正常履行教学职业,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随着办学队伍迅速扩大,年轻教师迅猛增加,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教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缺乏耐心。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规范,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教书育人,做到自尊自重,为人师表,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和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掷地有声地传达出教师身教的重要性。身教是教育者通过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自觉遵守道德,是引导学生确定道德行为动机、执行道德行为动机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崇高、最权威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视;教书与育人不可分离,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要视学生为己出,才能保持不懈怠的教学激情,才能完成教与学的爱的传递。

如果说讲授是常用的教学手段,那么榜样示范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把道德最终落实到实际教学行为上,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一笑一颦、举手投足进行观察和模仿。

二、教育者应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

精通、钻研教学业务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只有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准确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逐渐丧失。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上好这门课。同时,教师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特点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要不断地更新,要具有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填充自己。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努力把学生领进热爱学习、钻研知识的领域,为每一位学生点亮指路明灯。

三、教育者应洞察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更需要给学生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呈现互动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引出后学生畅所欲言,一人发言,教师和学生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补充。学生之间通过思辨,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互相接纳,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师生间存在着人格关系,虽然学生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同时,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它不仅可以推动高校师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在师生关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有思想、有活力的,能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比一般成人更容易体察到时代精神的变化。只注重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将很难接受和掌握新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创设情境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循循善诱,多启发,建立学生自信心。要让学生懂得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逐渐树立自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需要以道德作为基础,道德必然存在于实际的活动中。在学校的大讲堂中,教师主动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宝瑞.高等教育心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7.

[2]吴宝瑞.高等教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7.

[3]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教育研究,2007(02).

上一篇: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 下一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舞蹈创编课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