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持续成长机制刍议

时间:2022-09-18 11:00:18

企业持续成长机制刍议

企业成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自我积累,自我更新的变革过程。有些企业一直存在,但并不表明其一直在成长;有些企业创立后扩张迅速,但很快由于战略失误或经营不善而销声匿迹。前一种企业被称为“有持续,无成长”,后一种被称为“有成长,无持 续”。显然,这两类企业都没有做到持续成长。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对手更加强大,无法持续成长就意味着无法生存。企业的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竞争中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趋势,并且这种发展趋势不因企业内部调整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迁而消失;企业不仅在当前环境条件下能够寻求并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未来可预期的内外环境下,根据企业特征(资源、知识、能力、制度、文化、学习模式等),在动态学习和动态能力基础上,沿着优势路径,合理开发和利用企业核心能力,使企业在这一可预见的未来也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持续发展和成长。“成长性”和“持续性”是持续成长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

考察企业的持续成长过程,可以发现其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怎样进入成长过程,即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问题;二是企业的成长过程如何持续,即促使企业成长的机制如何持续地产生作用,达到企业的持续成长。此外,在总体上,由于资源的稀缺,对资源的更多的获取和更有效的利用所导致的企业内部个体与个体间、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将合成企业成长的永久动力。具体地说,在混合经济条件下,企业成长发生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拉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推动机制的相互作用。再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在企业内部,依据企业的复合生命系统观,企业自创立起就有着不断发展壮大的自我需求,这种成长的自发性是企业自身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企业内部的拉动机制还包括企业组织演化带来的动力和组织学习带来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员工的事业心、功利心的驱动。在企业外部,外界环境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的压力、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导向、企业所处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和世界政治的动荡等,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外生作用机制。这样看来,驱动力是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向”拉动力,而阻力则从相反的方向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因此可以称之为“阻动力”。企业持续成长的形成机理。

一、企业持续成长生命力机制

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家的梦想,但大多数企业都难以持续成长。在企业复合生命系统观下,现代企业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具有和天然生物(尤其是人)类似的生命周期,但现代企业又是一个可再生的生命有机体(人工的而非天然的),所以它可以打破天然生物所无法打破的生命周期(或者说是寿命极限),可以实现从一个生命周期向另一个生命周期的延续,即现代企业具有再生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衰退的动态演进的复杂过程。而许多优秀企业,却超越了生命周期规律,实现了持续成长。因此,具有生命周期,又能突破生命周期再成长的特点是企业持续成长的生命力机制的主要表现,这种生命力机制。

二、企业持续成长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开放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满足非线性关系,并远离平衡态,那么在涨落的诱发下系统便可能进入自组织状态,使系统不断结构化、层次化,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较低有序走向较高有序。由于企业成长过程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地创新使企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较低有序走向较高层次有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目的在于追求企业生命体的延续,企业是由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要素构成的人工复杂系统,这就使得企业系统具有典型的自组织特征。因此企业可持续成长是自组织机制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企业的自组织演化机制和自组织学习机制。

(一)自组织演化机制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将企业的产业、技术、制度以及市场权力4要素纳入一个统一自组织演化机制中,4力纬度(产业力、技术力、制度力、市场权力)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成长,构成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四力维度结构,这一结构揭示了企业得以可持续成长的内在作用机理。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F(产业力、技术力、制度力、市场权力)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运动过程,其形成和演化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互为前提、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结果。依据企业可持续成长4力纬度结构,可建立五个系统动力学模型。

模型中的I,T,M,P和S分别表示企业的产业力纬度、技术力纬度、制度力纬度、市场权力纬度和企业持续成长能力;k1、k2、k3、k4和k分别表示I、T、M、P和S的变化率与其原有状态的关系;β1、β2、β3、β4、β分别表示企业随机涨落外力对I、T、M、P之间协同作用的影响所导致的I、T、M、P和s的变化;F表示随机涨落外力对企业持续能力变化的影响;t表示时间。

(二)自组织学习机制企业自组织演化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不断改进,因此,企业要进化和发展,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断学习。与生物进化的特性不同,企业进化具有外在性特点,即企业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控制反馈机制的不断试错与改进的系统自组织过程,即企业学习机制。从理论上讲,企业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并能产生、储存和搜寻知识,以达到企业行动的理想效果。按照彼德・圣吉的理解,企业学会包括这样的循环:出现新的见解――创造新的选择――产生新的行动――观察新的结果,打断这个循环也就打断了企业学习,正是通过这种循环,企业的新知识逐渐积累起来。企业知识的积累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现有观念体系的完善,是企业自组织演化的渐变过程;二是现有观念体系的解体,是企业自组织演化的突变过程。导致现有观念体系完善。的作用是负反馈,而导致现有观念体系解体被新的观念体系替代的作用是正反馈。无论哪种反馈,其作用均是企业不断学习的结果。因此,企业学习过程是一个反馈过程,其结果是企业创新的产生。企业的自组织学习机制如图3所示。

三、企业持续成长动力机制

企业持续成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环境中,其持续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物体的质量越大其移动时产生的阻力越大,拉动其前进所需要的牵引力 就越大。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一方面要有较大的动力来拉动,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发展中产生的阻力,以使企业不至于产生停滞和下滑。从系统分析角度看,产生企业成长阻力的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不协调和企业对外部的不适应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主要源自企业职能部门间的不协调;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不协调;由于规模扩大后劳动者和经营者努力程度及成果难以分辨导致的激励机制弱化;信息传递与反馈中的衰弱和失真引起的“控制损失”;内部运作中形成的“成功惯性”等。企业外部的不适应主要源自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演变;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企业战略经营的“成功惯性”等。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

本文在企业持续成长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持续成长机制的要素系统,相关的后续研究,如企业持续成长指标体系构建、企业持续成长管理战略的制定等都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此外,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如何建立企业成长的动态机制,成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持续成长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研究课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和企业的进化变迁,需要不断地深入探讨。

上一篇:《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简介 下一篇:资产组减值审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