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于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2-09-18 10:05:01

教师之于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意义

[摘 要]:儿童是一个不稳定发展的群体,易出现许多问题,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东西,那便是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识。本文从四个方面揭示了自我同一性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重点论述了教育工作者之于儿童自我同一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儿童 自我同一性 意义

一、自我同一性的界定

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是Erikson自我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首先,它是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感觉和体验,以及别人对自己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知觉或意识。其次,同一性是一种社会心理结构,这种结构通过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模仿、认同和积极的自我建构来反映社会的影响。再次,同一性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可帮助个体指导注意、加工信息、控制意识以及选择合适的行为。

简单来说,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也就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坚定而连贯的意识。

二、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与儿童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利于促成儿童的同一性获得,专制型教养方式可导致同一性的提早成熟,溺爱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易导致同一性扩散。一般来说,来自温暖、但不过分压制和溺爱家庭的青少年其同一性的发展是健康的。

(二)同伴关系和友谊与儿童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进入儿童中后期,个体不再基于共同活动来选择朋友,而是根据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信念来选择支持性和理解性的朋友。当儿童进入内心混乱阶段时,他可以参照朋友和同伴群体检测新的与同一性相关的技能;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是儿童总体自我价值的重要预测因素。

(三)学校教育与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与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教师以“大纲”为依据,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对学生统一要求和讲授,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失去思考的时间,个性发展空间非常小。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理想中,“为创造力而教”也只是口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人没有做到有机地统一。如何“减负”以及学生“减负”后的心理空间该如何填充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四)社会文化与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

首先,社会主流文化对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昂扬的还是消极颓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代儿童的主导心境。其次,社会榜样模型与儿童自我同一性也有紧密关系。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为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认为值得效仿的成人榜样,就可以借此去引导儿童学习,使儿童自发努力成为他们所尊崇的对象。再次,社会环境气氛与儿童自我同一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主的环境和包容的气氛有助于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三、教师之余儿童自我同一性的意义

(一)教师语言

首先,教师语言要多赞美鼓励。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是语言的基础,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一位教师如果具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的语言艺术就能更完美,就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再次,教师要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种超越。我们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因为他们的成长需要的是一个过程,老师能做的只是引导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要一刀切,要尊重差异。再次,教师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存在,关爱生命的整体,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不仅关注能用分数衡量的成绩,也关注不能用分数衡量的生命价值;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活。最后,教师要懂得倾听。倾听是一种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只要你认真地倾听,讲话的人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而且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非常需要倾听,因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和认可。

(二)重视自我意识教育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儿童客观全面地认识分析和对待自我,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上的决定和未来目标能够信赖并感到愉快。应重视在儿童中开展有关人生观和人生理想的讨论,充分了解儿童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对儿童进行有关人生理想的教育,帮助他们修正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每一位儿童都能拥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在学校教育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认识人生和社会的能力。教育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认识并重视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对他们的同一性形成进行有效的干预。

(三)培养一致的情感和态度“系统调节心理平衡。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情感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促使其健全知识结构等培养他们对他人社会的爱让积极的情感,占领他们的心灵驱除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培养正确的态度要教育儿童始终心存感激,树立乐观精神,积极从事公益娱乐和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积极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态度情感和态度。在水平和性质上的一致可以使个体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及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稳定态度,从而在整体上调节心理系统的平衡。

(四)以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选择适合班情的教育方式,如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周记、举行演讲比赛等来引导学生、点化学生。让学生写自我省察日记,让他们自我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这本身就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总之,教师之于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明确教师在其中的功用,不仅有利于儿童健康积极的成长,更是教师自我成长必不可少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做到。

参考文献:

[1]王树青.儿童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

[2]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儿童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3]〔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孙名之.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