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01 04:27:39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在高中教育阶段,物理科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物理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并且对规律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提高高中物理有效性的策略,促进物理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性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一定要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开展高效的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针对这一特点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语的设计、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力的合成游戏,首先,让一个男生与两个女生进行拔河,此时,两个女生就会获胜;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拔河方式的调整,在女生一方,设置两根绳,让女生呈不同的角度进行拔河,此时,女生就会输给男生;最后,进一步调整拔河方式,让两个男生呈一定的角度和一个男生进行拔河,结果两个男生输给了一个男生。通过这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一定的认识与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与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的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主要对象就是学生,目的就是让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学习。判断课程标准不是评价老师教了多少知识,做了多少练习题,而是学生可以领悟多少知识,学到多少理论。针对这一情况,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主人翁意识。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摩擦现象,感受摩擦力,进而明确其利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合作,利用教材内容对生活中存在的摩擦现象进行解释。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摩擦系数与受力计算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物理实验的应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操作的科目,大多数物理发现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大部分物理发明也是实验验证后的产物。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的条件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而对相关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务实的科学态度。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物理实验的应用,做好演示实验,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且根据物理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与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与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践意识,让学生可以实验操作中感知相应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反应时间的测定”。学生可以利用大部分实验器材,如课本、铅笔、刻度尺等一些长条形物品进行相关的实验。通过相关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得到相应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探究能力,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区别、联系等,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用,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情况,重视学生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摆脱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比如,在学习“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这一内容的时候,当坐标原点竖直方向初速度不是零的时候,再求抛出速度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进行有效的求解。如果将小球竖直方向运动和纸带问题进行联系与比较,就可以知道,两者均是进行匀变速运动,并且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致的,只是在纸带中已知时间间隔,对加速度进行求解,在平抛运动中,已知加速度,对时间间隔进行求解,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求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与渠道,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的重视,进行全面的推广与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对物理知识展开全面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士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理科天地,2013(12).

[2]陈文涛.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3]钟伟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0(21).

上一篇:浅谈民族地区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数学 下一篇:复述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