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及其作用

时间:2022-09-18 08:48:02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及其作用

插图是初中教科书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产生的作用不可低估。虽然当前多媒体设备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但是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因此,有效利用教科书的插图,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教科书插图概述

(一) 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根据课文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或者美丽风景而设置,其主要作用是辅助说明教科书的文字内容,体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类型

翻开历年来的初中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文中插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按插图题材分类可以分为:人物、花鸟、风景、建筑等,按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素描、水彩、油画、国画等。按分布位置可以分为:扉页插图、课文插图、练习插图、漫画图等。这些插图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珍贵的艺术和鉴赏价值。

(三)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布

按照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安排,初中语文教科书要分为“识字认字”、“阅读”、“写作”、“口语”等部分,插图基本上就是根据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分布而安排的。如课文插图就是针对阅读内容安排的。一般在章节前页会有导学系统插图,主要包括单元情景图、单元提示图、课堂内容图简略等,这些内容是对整个章节内容的概括。在章节末尾会有练习插图、附录插图等,这些插图是对本章节内容进行的深化或者是总结。同时在文章中还会有装饰性图案或者注释方框图案等,都是对课文内容的辅助说明。

随着年级的不断递增,插图总量在不断减少。因为插图安排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实现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故插图总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

二、教科书插图的利用

(一)利用插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教学的一半。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是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画,由插图导入课文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插图是鲁迅和闰土二十年后见面的情形,鲁迅、闰土、水生三人不同的造型和表情,在第一时间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插图了解时代背景

插图内容跟课文内容相联系,也与课文内容发生的时代紧密结合。从插图中可以大概了解到课文内容发生的时间、人物发展等额外信息,对课文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古诗《观沧海》中,配有曹操跨战马傲立山巅,远眺四海皆入我胸怀,王者之意溢满的画面。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很容易理解一代枭雄,踌躇满志,一统北方的豪情了。

(三)利用插图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中,插图的存在可以起到联想、想象的作用。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心境,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如在欣赏“苏武牧羊图”时,看到的是苏武孤身一人和荒凉的北海,这种苍凉的气息,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苏武忍受寂寞和困苦的不易,产生悲壮凄苦的感觉,并被其高尚的情操深深感染。

(四) 利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反应,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检验。插图教学,可以让学生组织语言描述插图或者表达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这样能很好的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利用插图提高教学质量

对插图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对插图进行初步的感知、深入的理解、大胆的想象等,都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对课文中没有讲授的内容进行探讨等。

(六) 利用插图培养写作能力

对插图的观察和理解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更为细腻的文字描述出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大胆深化的想象,达到获取写作素材的目的。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有效的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插图不是语文教科书中的摆设,而是重要的存在。

上一篇:通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下一篇:互联网企业青睐宽松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