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的传奇人物

时间:2022-09-18 08:33:07

玻璃行业的传奇人物

他是一个以在办公室搞科研、画设计图纸为最大乐趣的企业家,他是在玻璃制造工艺、玻璃窑炉工程设计方面有着很深造谐的“工程师”,他就是――

坐着火车去,为什么能够看到白雪皑皑的雪山,看着藏羚羊在漫漫荒原上自由奔跑?为什么不必担心被高原低温冻成冰棍儿?答案是,青藏列车用了金晶玻璃。

这听起来像某个创意拙劣的广告。但是,如果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晶玻璃”)这样宣传自己,相信它收获的不是嘲笑,而是尊敬。因为与大多夸大其词的广告相比,这一说法的背后,是金晶玻璃凭借自己的玻璃工艺击败国外竞争对手、解决进藏列车玻璃两大难题的事实。

研制进藏铁路列车玻璃,金晶玻璃用了两年时间;做到压花玻璃全球老大,金晶玻璃也只用了五六年时间;而使中国的玻璃行业达到现在的发展水平,山东博山的刘氏家族已经花了上百年时间。

创新道路坦荡荡

“英国一个专家说过,只要地球上还有,铁路就永远通不到那里。”事实胜于雄辩,如今采用金晶玻璃的列车已驰骋在进藏的铁路上。说起这件事时,金晶玻璃公司董事长刘同佑面带胜利的微笑。

没有人比刘同佑更合适接下这个活儿了,哪怕仅仅是凭借他个人在玻璃行业的地位和威望。作为唯一仍坚持工作的中国第一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建国以来玻璃行业十大优秀专家”,刘同佑为自己在有生之年碰上这样的机遇感到兴奋。“我们表演的机会来了!”2004年铁道部青藏铁路“十大难题”的时候,刘同佑认识到十大难题中的两个与玻璃有关。青藏玻璃是一种有综合技术难度的玻璃。而经过刘同佑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攻下难关,书写了中国玻璃制造史上的奇迹。

说起刘同佑,在中国玻璃行业中,他算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玻璃制造工艺、玻璃窑炉工程设计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这位在技术上保持领先的玻璃奇人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不看电视、不上网、不使用手机,平时除了工作外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他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办公室搞科研、画设计图纸。现代科技的发达带来资讯丰富的同时也对人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要学会屏蔽干扰,才能专心致志地挑战更为尖端的技术。对刘同佑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金晶在技术上又获得了一个新突破,最不快乐的事是看到中国一些赫赫有名的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他认为,如今的“经济侵略”惯用的手段是用资本做诱饵,买中国的品牌和技术,因此,作为民族工业的领头人,必须耐得住寂寞,执著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从刘同佑平静的叙述中,可以捕捉到他内心深处火热的创新激情:通过实施自主创新,金晶玻璃将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大旗插上世界玻璃工业的最高峰。

胜利果实一串串

忆往昔,在山东工业陶瓷厂两年,刘同佑创造了三大技术革新。在原某国企工作的16年间,虽然仅有6年从事技术设计工作,他却设计出了各种窑炉17座,玻璃生产线6条、楼房9栋、热力工程5项和1项化工工程,并获得了21项科技成果。

24年来,他亲手设计的各种窑炉和生产线达42项,其中包括日产470吨级的大型浮法玻璃窑和世界上最大的500吨级压花玻璃池窑。在研制和设计中开创新技术123项,其中上报17项全部获奖,9项获专利,2项获博览会金奖。

1984年由他开发设计的大型玻璃池窑全保温技术,填补了国家技术空白。该技术应用后,节能30%,提高熔化率10%以上,被原国家建材局下文在全国推广应用。为了国家的节能事业,刘同佑无偿将保温图纸送给全国各个厂家和院校,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1985年,在烟台召开的全国节能会上,原国家建材总局总工王从桂说:“我们国家建材局所属大中型玻璃厂有几十家、设计院三处,工程师上千名,平板窑全保温技术探索了六七年,但没有一处建成。这个难题却在一个二轻系统的小厂,在仅有一名工程师的地方建成了,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1987年,刘同佑创造并设计的“六机无槽引上玻璃池窑”,采用他本人专利和14项新技术,各项指标超过了无槽引上的创始人、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PPG公司的同类池窑,把中国的无槽工艺推上了世界高峰。时任国家建材局生产技术司司长的朱祖华称赞:“是刘同佑拯救了中国的无槽工艺。”

1996年由刘同佑主持设计并组织建设的47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其投资仅为国内同类生产线的1/3,建造时间仅为1/2,而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经国家技术监督检查部门证实,已超过了当时国内其它生产线。建设和试产中,刘同佑解决了数十项技术难题,仅用1小时解决了3个国家级设计院和4家制造厂上百名专家半年不能解决的退火窑D区和E区辊子突然弯曲问题。其发明的“浮法玻璃窑炉池壁强化全封闭保温方法”在伦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被评为金质奖。

2000年,通过技改,金晶玻璃在全国率先将煤气技术应用到玻璃生产中,煤气替代重油获得成功,该技术的应用节能效果明显,因此获青岛市2002年十大优秀节能成果奖。

2002年由他主持设计的日熔化量500吨的大型压花玻璃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大的压花玻璃生产线,在研究和设计中采用14项新技术,解决了上百项技术难题,首次将煤气替代重油应用于500吨大型窑炉,并成功解决了煤气爆炸问题,开创了在大型窑炉采用煤气技术的先河。

目前,金晶产品已发展到十几个门类、数百个品种,囊括钢化、中空、热弯、丝印、装饰夹层、防弹防爆、夹丝、压花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机车、家电、家具、太阳能等领域,金晶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深受用户信赖。

“向为民族工业做出贡献的人致敬!”所有走进青岛金晶的人,都会为这样一句充满民族情结的口号所感染,而这正是金晶人发自内心的呼唤。

美丽的胶州湾西海岸生生不息的海浪,向世界传递着一个民族工业企业通过实施自主创新一步步走上世界玻璃业塔尖的辉煌历程:

2005年,在中国内资玻璃企业全面亏损的危情时刻,青岛金晶逆势而上,创造了奇迹。实现利润4666万元,利润增长55%%!其固定资产已由1994年的5000万元猛增到6亿元,是建厂之初的12倍!现在,青岛金晶的压花玻璃产能已达750吨/日,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最大的压花玻璃生产基地和中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加工玻璃基地。

在刘同佑的带领下,金晶玻璃以独特的创业理念、出色的管理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赢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上一篇:桃李不言花自红 下一篇:绍兴黄酒的薪火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