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理论在园林铺装中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2-09-18 07:46:31

平面构成理论在园林铺装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将不同的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或设计的意图重新地组合在一起,塑造新的形象的设计理论。本文介绍了平面构成在园林铺装设计运用中的主要造型手法及注意事项,以创造出优良的设计来。

关键词:平面构成;园林铺装;运用

1 铺装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中的铺装是指使用材料对园林景观规定区域内的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范围涵盖了园林中的道路、广场、活动场地、建筑地坪等。园林景观中铺装的作用在于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制造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创造地面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相配合,提高园林艺术效果给人美的享受。铺装是园林构成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其表现形式需与总体设计风格一致。造园过程中铺装在功能性和艺术性方面应该是平等的,而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铺装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很大程度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出现局部与整体、功能与艺术等方面的不和谐。为此设计者应正确应用设计理论,注重艺术与功能的统一,方可创造出优良的设计来。

2 现代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造型理论平面构成

构成理论源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工艺、技术的进步,构成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造型设计中。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将不同的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或设计的意图重新地组合在一起,塑造新的形象的设计理论。园林铺装的形象设计主要是在平面内完成,因此将平面构成理论引入到铺装设计中并加以合理运用,定会使园林平面景观设计更为科学、合理,艺术效果更为强烈。

3 平面构成的主要造型手法

3.1 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指在平面设计中不断使用一种基本形式的手法,即在同一个平面形象中,相同的基本形反复出现的现象。使用重复构成形式塑造出来的视觉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印象,整体感强烈,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重复构成形式可以制造出有规律的节奏感,产生统一和谐的感觉。使用重复手法设计出来的形象具有细腻、平和、安静、规整等感情特征。过多的重复会产生单调、乏味、慵懒、寂寞等感觉。

3.2 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化。近似构成强调的是求大同、存小异,以取得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视觉效果。使用近似构成创造的形象整体有统一感,细部有轻度变化,因此,可产生活跃、自然的美感。近似构成手法是在重复构成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严格的相同而造成的呆板、死气,可以增加形象的趣味性。

3.3 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也称渐移构成,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以产生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视觉形象的构成手法。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它的关键特征在于变化,所以通过渐变手法塑造的形象更富于动感,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为自然。由于渐变构成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利于形成视觉焦点,易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变化。渐变能够形成空间感。渐变构成手法可以引人入胜,诱导人的思维逐渐的进入到设计意图中。

3.4 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构成,其重复的形式是基本形或骨格单位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向四周做重复排列,而形成向内或向外的图形。使用发射构成手法塑造的图像具有多方的对称性。发射状的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焦点,此焦点易形成视觉中心。发射构成形式可以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所形成的形象具有深邃的空间感,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图形节奏感强、富于变化,有炫目、光芒感的视觉效果。

3.5 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又称“变异”是规律的破坏,秩序的轻度对比。即在规律性骨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的构成手法。

3.6 肌理构成

肌理是指物体内在质地构造的表面纹理特征。不同的肌理表现不同的物质特征,而不同的物质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只有那些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的肌理才是美的肌理、实用的肌理。高雅与朴素、粗狂与细腻、安静与喧闹、坚硬与柔软、古朴与现状、繁杂与凝练、严肃与活泼等,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满足不同的视觉需要,是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应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平面构成在园林铺装设计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平面构成的造型手法当然不止这些,在铺装设计中应根据设计主题更广泛的运用。铺装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设计时首先应保障与整体构思不能发生冲突,基本铺装造型应满足整体设计需要。铺装部分应与其它园林景观相互配合,不可孤立存在,所以在设计铺装的基本造型时应考虑其它景观的形象,或对比或调和,相互衬托、相互和谐。铺装基本型的编排可依据平面构成理论合理地布置。

上一篇:仙草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红松用材林双向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