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对叙事曲题材的贡献

时间:2022-09-18 07:15:47

肖邦对叙事曲题材的贡献

摘要: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题材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的作曲家,他为叙事曲题材拓宽了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叙事曲的音乐表现。他还是一位较早把混合曲式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的作曲家,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使他的这四首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叙事曲 创新 混合曲式 标题性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始终响彻音乐舞台,时至今日仍被各国钢琴家盛演不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类型各异的钢琴作品,尽管这些钢琴独奏体裁大都因肖邦而出名,但均不属肖邦首创。肖邦的重要贡献是使其在原有题材上做的不同程度的拓展与推进,其中就题材本身而言,肖邦叙事曲的原创性则更为突出。他首次将文学中的叙事诗、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与器乐音乐相结合,形成这种富有戏剧性、史诗性及诗意的器乐曲题材。

最早叙事曲这一体裁发源于中世纪的定形诗,除有固定的诗形外,根据其语源有时也兼指舞蹈歌。到了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意大利、英国、德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到了18世纪演变为叙事诗形式,如作家歌德的《魔王》叙事诗,作家《黑尔达的爱德华》叙事诗等。后来一些作曲家,根据叙事诗的词把它们谱写成歌曲,从而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叙述体歌曲。如勒韦的《爱得华》、舒伯特的《魔王》、舒曼的《两个近卫兵》等。肖邦首先在篇幅长大而富于戏剧性的钢琴曲中使用叙事曲这一名称,首次将文学中的叙事诗、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与器乐音乐相结合,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后来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维厄唐、福雷等音乐家也在钢琴曲中使用其名。一部分管弦乐作品也借用了叙事体形式。如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叙事曲《督军》、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等,都是较典型的交响叙事曲。

作为叙事曲题材的首创者,肖邦的叙事曲作品中有着以下的特点。

一、混合曲式结构

他是一位较早把混合曲式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的作曲家,这对其后音乐创作中的打破传统曲式规范、吸收不同曲式的特点、按音乐形象的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曲式原则加以综合的结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器乐叙事曲体裁这一19世纪30年代的产物,给叙事曲体裁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它的诞生使得叙事诗这一文学体裁与纯音乐的语言结合了起来。这一综合艺术的产物,这一新的形式必然带来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结构及其表达方式上的变革。混合曲式结构,这一建立在传统曲式结构原则上的混合体,必然与器乐叙事曲这一综合产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肖邦冲破传统的典型规范及用新的结构形式取代旧的结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在他的四首叙事曲中各种曲式结构的运用均相应地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需要而确定。例如,在《g小调叙事曲》(0p23)中,再现部中的再现主题并没有像原来传统曲式中的要求那样来再现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而是在自身的音乐性格中形成变化再现,使之与呈示部和展开部之间具有一种既变奏又回旋的关系。同样,在这首作品的多处连接部与尾声当中,作曲家又舍弃了在原来的曲式结构中惯有的将主题因素逐渐引申的做法,而是在这些地方建立起一些全新的音乐材料,并使之具有独立音乐形象的意义和适当的对比性。可以说,这些作品的结构特征表明肖邦钢琴叙事曲充分结合了各种音乐结构形式并使之与传统奏鸣曲体裁相统一,从而使得他的音乐在建立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同时,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革新与综合的优秀典范。

二、闪现出的标题性音乐的创作特征

在肖邦钢琴叙事曲的作品中虽然没有像其他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那样在作品的总谱上标记相关内容及标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它一些研究发现,在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中都带有明显的渲染和升华作品内容的标题性音乐创作特征。他的叙事曲大都是他阅读了一些叙事抒情长诗后有的创作动机。如第一号g小调op.23,作于1831年6月维也纳,1835年献给史托克豪森男爵。这首叙事曲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写的。这首曲子写于华沙起义失败之后不久(1834年前)。这里渗透着肖邦个人对华沙起义失败这一悲壮事件的感情体验,音乐中充满悲愤之情和激烈的悲剧性冲突。第二号F大调op.38,作于1836年,献给舒曼。这首曲子得自密茨凯维支的斯维切济湖的姑娘。第三号降A大调op.47,作于1840~1841年,献给波琳?德诺亚尤小姐。这首在内容上可能与海涅的《罗列莱》有联系。从这些作品的创作表现来看,虽然没有具体的标题,但无疑是有具体内容的创作题材和主题构思的。这一点,也影响着其后的一些作曲家,如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创作于1853年。据说是根据一个古希腊神话写的,男主角与女主角相爱却被一条大河分开,开头部分左手旋律描写的即是波涛,乐曲的高潮部分讲男主角在努力游至对岸的途中被一个巨浪吞噬,而期盼他到来的女主角还不知道,还在继续唱着:“你快来吧,快到我这里来吧。”神话终究是神话,最后男主角复活了并与他爱的人一起。这部结构宏大的史诗性作品,音乐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有强烈的戏剧表现感人至深。还有勃拉姆斯也是一位尝试以民族叙事诗为题材用以创作叙事曲的作曲家,其中OP.10―1号就是以音乐叙述浪漫诗人黑尔达Herder(1744―1803)《各民族之声》诗集中的苏格兰叙事诗《爱德华》(Edward)中的意境。

其后,交响乐也借用了这一器乐题材,出现了“交响叙事曲”,相同的是仍是用“音乐”作为叙事的主导元素,像欣赏者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如《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灵感来自歌德的童话诗篇,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天真可爱,充满魔力。还有如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由俄罗斯民族乐派重要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它也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乐曲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既有风俗性的趣闻,也有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敏锐感情,散发出东方神话的芳香。其中第二乐章叙述的是卡伦德王子经历的惊险故事,音乐中各种绚烂神奇的幻想性场面引人入胜。

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叙事曲题材其实都是用音乐来向大家叙述一个故事,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每每引人入胜。

总之,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的不朽瑰宝,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使他的这四首钢琴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而他的这一首创的题材为后来交响叙事曲的出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肖邦“钢琴诗人”的皇冠也正在闪现着他在这四首钢琴叙事曲创作成就上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1.

[2]张东盾,孙岩.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点.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实践分析 下一篇:关于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