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时间:2022-09-18 07:00:53

关注“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摘 要: “动态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不同的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动态生成 课堂实效

我们平时在听课时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执教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会被学生的“节外生枝”而打乱,有的老师会顺势而导,借机发散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推向高潮;有的便会手忙脚乱,草草收场;有的则置之不理,返回自己的教学思路。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如果巧妙地利用就会使其成为动态的课堂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开放、灵动的,焕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教师必须以动态生成的观点认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使师生双方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一、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往往是以教案为依据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稍有“出格”表现,就会被立刻拉回到既定的教案上来。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封闭的教学框架之中,活动受到制约,个性难以张扬,致使课堂上缺少探索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

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与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兴趣,产生新的问题。这些生成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此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如在教学《月光曲》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备课时,我的预想是让学生从“断断续续的琴声”中体会曲子的难弹,为下文的教学做好铺垫。但学生却不大在意“断断续续”,他们从“茅屋”与“琴声”中发现了问题,钢琴很贵,茅屋里的人怎么买得起这么昂贵的钢琴?他们不是很穷吗?这显然不是教参上所列的目标,但正是学生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目标之一。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结果学生不仅明白了兄妹俩对音乐的炽爱,还了解了德国民众对美的普遍追求。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学生所神往的。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要的,这些动态生成的目标更具诱惑力,更具生命的张力,也更容易达到。

二、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课本不是语文教学中固定的不容变更的唯一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资源包括静态的语文教学资源和动态的语文教学资源。对于静态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作适当的“裁剪”,对教材进行二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出发,拓展拓深语文学习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动态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

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了以答代问的手法。课上,学生根据预习、交流、讨论,基本了解了全诗的意思。这时,我发现同桌两个同学正在讲“悄悄话”。我刚想批评他们,又改变了主意,而是让他们其中一个人上来将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全班同学根据这个同学说的话来猜另一个同学说的话。接着,我把学生引到课本上,让学生发现诗的后三句是“童子”答复诗人的话。学生根据这三句猜测诗人是如何问童子的。学生的答案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一位学生竟说出了“师往何处去?”“师在山何处?”等妙句。教室里,你答,我问;你一言,我一语,个个读得津津有味,好不热闹。我站在讲台旁,听着这一句句颇有诗韵的“佳作”,我对自己说:“你能肯定他们当中就不会出现第二个李白吗?”

可见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以更宽更高的眼光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动态生成课程资源。

三、教学流程的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游离于教学情境之外,教师要摆脱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执行人的角色,真正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和学生共同建构教学流程,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有这样一例:一位老师在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时,录音机里忽然传来了叽里呱啦的一串怪音——磁带被卡住了。大家都以为老师会花费时间摆弄录音机,或是自己范读,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没有这样做。她急中生智,神秘地说:“小朋友们,知道录音机为什么卡住磁带吗?”孩子们茫然地摇摇头。老师接着说:“那是因为录音机害羞了,它没有小朋友们读得好。你们有信心比录音机读得好吗?”“有!”孩子们兴趣大增,信心百倍。一堂课快要结束了,孩子们依然读得意犹未尽。

生成是美丽的,又是稍纵即逝而可遇不可求的。它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有拨乱反正的胆识,有取舍扬弃的智慧,及时捕捉一些有用的问题,顺势引导,让有价值的资源渐入佳境,别有洞天;让看似平常的资源峰回路转;练就一身扬沙拣金的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这样具有动态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才具有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语文课堂也会因为有了生成而精彩纷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上一篇:让词语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下一篇:“四融”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