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尼族摔跤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2-09-18 06:41:18

云南哈尼族摔跤发展的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哈尼族摔跤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应该向体育旅游产业,学校体育相结合等方向来发展。本研究对云南哈尼族摔跤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哈尼族;摔跤;发展

1.前言

哈尼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古老民族,摔跤是哈尼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哈尼族的摔跤活动源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宗教祭祀、节日庆典、娱乐活动等,向着从战争技能到健身活动、娱神到娱人、祭祀到促进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为目的等来演进。由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云南哈尼族摔跤活动在发展上受到了一些不利与有利因素的影响。

2.不利因素对彝族与哈尼族摔跤活动的影响

2.1生产方式的变迁影响了哈尼族摔跤体育项目的发展

生产因素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早期的哈尼族属于半山游牧经济,许多体育项目就体现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如赛马、斗牛、抱石赛、摔跤等。这些项目既来自于生产劳动,又促进了劳动生产技能的提高。随着后来哈尼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半牧半农,再到许多哈尼族进入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文化领域,各种先进劳动生产手段的出现和现代工具的使用,其中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有的项目则以新的形势出现,有的项目正在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但从民族文化角度看,摔跤项目的逐渐冷落甚至消失让人感到惋惜。

2.2理论研究的滞后限制了哈尼族摔跤的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滞后,这无疑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不健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还只是初步确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5]。从哈尼族摔跤这一传统体育学科主干建设来看在很大程度上都还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

3.云南哈尼族摔跤活动发展的有利因素

3.1民族政策的保障

我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少数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和文字,保留与发展自己风俗、习惯、文化的权利”。2006年9月21日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在国务院召开的新闻会上明确表示:“中国致力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政策,而不是实行同化政策限制其发展。”这些民族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为哈尼族摔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3.2地域性、民族风格、体质稳定优势

哈尼族较汉族生活圈狭小,相对集中,只要某一地区要举行体育活动,消息立刻在所有哈尼族地区散布开来,从而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哈尼族特有的民族民风及体质特征,这些因素从客观上有利于本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4.云南哈尼族摔跤应与体育旅游相结合

云南哈尼族地区环境优美,自然环境秀丽具备了一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运动休闲等旅游资源是一个整体优势,山寨体育文化是此地区旅游中的一个重要资源,旅游可以借助山寨体育文化搞活此地区经济,引入大众健身机制,充分利用摔跤节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扩大体育旅游中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同时摔跤文化也可以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发展。这样不仅使游客感受山水之美,更能领略到极富特色的民族风情,感悟哈尼族摔跤体育文化,这样既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又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旅游文化事业。大力发掘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民族体育的发展。

5.云南哈尼族摔跤应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学校得以普及,依托学校得以弘扬。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优势,可使名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名族振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6]云南哈尼族摔跤能培养人们顽强、勇敢拼搏的意志品质,有显著的身心教育作用,哈尼族在摔跤中提倡的“点到为止”原则,让人们在比试同时能够理性的把握分寸,这对提高青少年的尊重对手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良好作用。对广大哈尼族少年加强弘扬优秀文化的教育,加大农村乡土体育教材的自选范围,将哈尼族摔跤活动引入中小学哈尼族地区,因地制宜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哈尼族摔跤活动,可推进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化,使哈尼族摔跤活动继承下去。

6.结语

云南哈尼族摔跤是哈尼族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民族气质等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哈尼族的民风、意志和追求,体现着民族精神。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绕远,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浙江体育科学,1992,(14):48―52.

[2]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辞典[M]1998

[3] 史军超.哈尼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

[4] 徐彩.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和策略的探析[J].2007.

[5] 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C].2009:第08卷,82―84.

[6] 陈青、孟峰年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沈福康.中国摔跤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8] 李龙,虞定海.中国武术一体多元格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

[9]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9.

[10] 雷兵.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2.

[11] 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24(1):68-72.

上一篇:古筝慢四点和快速指序技巧分析 下一篇:有氧干预对中年男性身体成分和下肢骨密度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