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时间:2022-09-18 06:35:15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尽管家庭教育很重要,可是目前部分家庭特别是低文化的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关乎着孩子的一生是否成才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有句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

最近我做了一份学前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3―6岁的家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涉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如何做的。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了当前形式下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现状。

一、急功近利的心理造成拔苗助长式教育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进行所谓的“小学化”“超前教育”。教育过程中追求“立竿见影”短期效果,强迫孩子提早认字、写字、做加减法,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导致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讨厌学习的问题。诸如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以认写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定性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有的还要求老师教这教那的,指挥老师怎么教,在孩子的教育认识上违背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盲目的“选择”一些“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有个家长说在孩子3岁时教加减法,5岁教乘除法了。我专门采访了这个5岁会做学乘除法的孩子叫林林,结果是孩子反映迟钝,语言表达力差,性格内向,面无表情,很难看到孩子的笑容,简单的加减法也要想很久甚至用手指才能做出来,所谓的乘除法,只是会背口诀,根本不理解,更不会运用。问孩子是否喜欢爸爸妈妈教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时,孩子一点都不愿意。这个孩子真可怜,看不到孩子快乐的童真,看不到孩子天真的笑脸……

二、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和过度保护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吃饱穿暖,身体好就行了,不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育。忽视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造成过分宠爱和过度保护,不让孩子动手做任何事情,怕孩子脏了手湿了衣服摔了跟斗……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三、部分家长言行不一致,嘴上说一套,行动上是另一套

语言上确实教导孩子诚实,善良,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谎话脏话不断,行为不轨,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教给老师就不管了,有的家长整天忙于打牌玩手机打游戏等,对孩子不管不问,缺乏教育责任,忽视了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家长的知识与素养欠缺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无法帮助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之外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知识渴求。其次,当孩子面对自然或社会中的一些不理解的现象而求助父母时,父母自身知识的欠缺使他们不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解答。同时,部分家长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智力训练,导致孩子的思维方式受限,影响智力发展。

五、家庭结构与氛围使孩子的情商培养不足

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中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与父母经常面对面沟通和得到父母的细心的爱。陪伴这些孩子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差更大、代沟更深的祖父祖母、外婆外公,或是关系更远的其他亲属。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们自卑的心理,影响情商发展。我班有两个留守儿童,孩子出生不久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有的离异家庭,为了报复对方,不让孩子见爸爸或妈妈,孩子见了爸爸或是妈妈后,不敢说,家长知道了还会打骂孩子恐吓孩子,有的为了讨好孩子,对孩子进行物质诱惑,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不但不教育还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

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看到这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现状,心里很为孩子着急,难过,希望孩子们能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正确的教育,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那如何能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呢?如何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呢?

教育过程中的这种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从调查问卷发现,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家长文化程度成正比。有些家长所受的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幼儿教育知识和敦育方法方面比较欠缺,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孩子的态度和能力等,从而导致家长在教育子女中走进了一个教育误区。要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应该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一、首先家长要注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和修养。

加强文化素养的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家长要注意相关幼儿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从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以更加得心应手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家长要注意普及一些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既为了提升自己的视野,也能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之心、求知之欲。

二、家长要端正教育态度并改进教育方法。

家长要注意遵循教育原则,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防止拔苗助长也要杜绝放任自流,在充满爱的过程中为孩子传播正能量,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勤动脑,多动手。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深刻认识到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马卡连柯曾经讲过:“你们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模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间要和睦融洽,有爱手有教育。还要做到“教育统一原则”,一个这样要求,一个那要求,这是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的。特别是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要更多关爱。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分析认为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多关心,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既要防止“简单粗暴”又要防止“过度溺爱”。应及早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及时解决,不要让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最终影响子女的终生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上一篇:如何做好试卷分析 下一篇: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