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班级组织建设案例思考

时间:2022-09-18 05:06:26

研究生班级组织建设案例思考

一.案例概况

我校研究生班级由学科组成,同类学科同年级的若干专业组成一个班级,专业由专业负责人履行班长职责。在新生入学班会上,由于师生间、生生间相互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多以学生自我介绍、自我推荐的形式产生专业负责人。

新生班会上,J专业的小吴同学自告奋勇,主动要求为同学服务,自愿担任J专业的专业负责人。面对小吴的热情,专业内其他九位同学都表示了支持和赞成。开学以来,新生工作任务繁重,小吴工作认真积极、耐心细致,我庆幸找到了一个好班委。可学期还未过半,到了十月底,小吴便闷闷不乐地来找我,反映班上的小王同学想“篡位”,而且“联合”了班上其他两个同学,要小吴“让位”。我向小吴进一步了解了情况,原来,小王在前一天已经召集了全班同学在户外开了班会,口头约定了新的专业负责人由小王代替小吴。

二.案例解决

面对失落的小吴,我首先积极肯定了他开学以来的工作表现,并安抚了他的情绪,答应他,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再一起协调解决,请他先回去上课。

随后,我联系J专业其他两位同学,向他们了解这次“风波”的来龙去脉。两位同学反映,小吴为人稳重,做事认真,但性格比较内向,作为专业负责人,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得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与同学相处上比较平淡,略欠火候,专业内部课余活动也从未组织;而小王则为人活跃,同学之间关系很好,与男生称兄道弟,跟女生相处也很融洽。不过,当问及是否同学们都要求换专业负责人时,两位同学都给了否定的意见,认为班级活动不一定只由专业负责人组织,而且这样做伤和气,对小吴也略失公平。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我联系了另一位当事学生小王,想听听他的说法。小王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随行的还有J专业的另一位同学小姚。出乎意料的是,小姚一直在旁滔滔不绝,数落小吴的不足之处,而小王则安静地坐在一边,当问及小王是否联合了其他同学要求小吴“下台”时,小王予以了否认,看来,之前小吴对小王想“篡位”的说法有失准确。

既然换班委源于小吴和小王两个当事人,不如请两位同学面对面好好沟通,将彼此的误会和矛盾说开去,为此,我将小吴也请到了办公室。当着两位同学的面,我首先肯定了小吴自入学以来为班级同学所做的工作,并将从几位同学那儿所了解到的情况完整地陈述了一遍,指出了小王的不妥之处。两位同学就彼此的误会当面做了澄清,且找到了共同点,即为专业同学服务,为班级建设做贡献,而不是把焦点对准谁是专业负责人。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对于非正式群体,正确对待并加以利用将很好地促进班级建设。当然,如果放任非正式群体盲目发展,特别是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存在一定冲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阻碍班集体正常活动的后果。而非正式群体对个体或者正式群体的影响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性。为此,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案例中,如何将以小王为中心的非正式群体转化为对班级建设有积极意义的重要力量是处理的关键。肯定和转变小王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能够将团结于小王身边的非正式群体成员团结在班级核心中,也将有利于小吴同学接下来开展工作。

(二)搭建班级沟通桥梁

研究生群体相较于本科生而言,在班集体整体观念上显得更为松散,学生的独立性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班级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并非完全通畅,为此,在学生之间搭建更有效、多元的沟通渠道则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鼓励学生自发举办课外活动,定期举办班会,利用寝室、研究所、实验室等载体开展活动之外,不妨利用学生学科和科研方向,促进学生在科研上的合作。从专业出发,形成团队,加强学生的专业互助,为加强班级成员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可能多的途径。

就本案例而言,小吴和小王两位同学确定的研究生方向恰巧相似,我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共同加入到同方向学长的科研项目中,积极申报校级、省级课题,并带动班级中其他同学也加入和形成科研团队,转变班级成员的关注焦点,增加班集体的合力。

(三)促进班级“自建设”

研究生在经过了大学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和集体生活后,已经形成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辅导员应以建立引导为主、“包办”为次的工作理念,协助研究生完成班级的治理工作和班级成员间的融洽相处,使研究生能够做到班级的“自建设”。

经过与小吴和小王的谈话和了解,可以看到他们自身在班级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已对班级建设发挥的作用,如自行召开户外班会,试图以班级协商的方式完成专业负责人的“让渡”。作为辅导员,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带动研究生班委对班级的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已推动班级“自建设”。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上一篇:苏童《米》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