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渗入

时间:2022-09-18 04:17:35

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渗入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66-02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呢?教学中,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提倡愉快教学,实现寓教于乐。多媒体课件能够成功地营造一种学生乐学的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这一切,比起黑板上的粉笔字当然要活泼有趣得多,声音、图象和文字激发他们兴趣,使原本抽象概括、静止单一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获得如影视般的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他们的思维,增进他们的理解。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使得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有益的条件。一方面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一篇课文,可以通过“生――生、生――机、师――生”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交互式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生――生”形式交流,小组内互相讨论与自觉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人人发挥主动性,个个对文章语言、内容、结构、思想、修辞等各方面去思考、品味,围绕问题动手找答案,相互交流自己的见解。采取“生――机”即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理清文章脉络,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采用“师――生”形式,学生的疑问、思考过程、学习效果等与教师的归纳、总结及时相互反馈、矫正、提高。

三、易于理解,化解课文教学难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抽象思维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如何如何,对于学生而言的确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试着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

四、扩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魅力,极富挑战性的时代,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教育教学的变革。旧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科学性较为突出,而多媒体语文课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探索与潜心研究。若能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学整体效果,也能打破一些人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偏见,引导多媒体教学走上科学之路,促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运用,使立体式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语文创新教育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现代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内容、教育媒体等。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媒体教学课堂中,必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重新定位,注意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做到增加学生课堂活动量,拓宽学生参与面,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成为可能。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