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8 02:40:29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160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治疗,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CT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23-0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或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自2005年以来,我科对于160例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通过精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其中男37例,女123例,年龄在48~82岁,平均61.5岁,病程3个月~15年,右侧痛97例、左侧痛62例、双侧痛1例。疼痛分布:单纯Ⅰ支44例;Ⅱ支76例;Ⅲ支23例;Ⅱ、Ⅲ支同时受累17例。本组病例均曾行药物、针灸、封闭等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药物反应不能耐受。

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小枕,头轻度后仰,先选定三点连线,进针点为患侧口角旁开1~2.5cm,患侧瞳孔中央,患侧外耳孔前2.5~3.0cm,常规消毒,给予局部麻醉后,使用前端0.5cm的98cm长绝缘电极针,经穿刺点头侧卵圆孔方向斜刺,边进针边调整进针方向,直至患者诉下唇有放电样感觉,提示针尖已进入卵圆孔达半月节[2],然后将电极针插入穿刺针,进行电生理检测,给予高频1.0~20MA电刺激,同时调整穿刺针走向及深浅,当出现患者面部相应分布区疼痛感,证实穿刺成功,继之给予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温度控制在55~70℃,每次持续60S,分2~3次毁损,直到相应面部痛觉消失或明显减轻为主,必要时可延长射频时间,温度不宜超过80℃,否则触觉纤维易受损[3]。

1.3疗效评定:优为疼痛完全消失,良为疼痛明显缓解无需服用止痛药,可为疼痛轻度缓解。

2结果

本组160例患者射频温度均在55~70℃,射频时间为2~3min达到痛觉缺失,1次治疗即痛觉缺失90例,10例疼痛部分缓解行第2次手术,60例出现术后面部肿胀、面部麻木感,均于1周后完全恢复,优良率达93.7%。本组病例治愈出院后,均经1年以上全程随访,未见复发。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发作于单侧,主要为颊部、上唇、上牙龈和下唇、下牙龈同时发作。发作时多突然发生,呈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可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多则半小时;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本病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而头部磁共振往往正常。目前西医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但多不能彻底治愈,易复发,同时产生很多副作用。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CT引导下射频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温控热凝是在毁损靶区逐渐升温,利用痛觉和触觉神经对热度的耐受力不同,选择性毁损痛觉神经纤维。治疗过程准确可调控。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对年老体弱的患者也易耐受,可选择性的治疗分支等优点。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剑峰.三叉神经痛治疗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4,22(1):38-40

[2]李仲兼,郑宝森,王子干.神经阻滞学-100种神经阻滞术图解[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98

[3]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99

上一篇:联合治疗咽异感症患者98例 下一篇:香菇多糖注射液提高胃肠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