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荣誉当成一种激励

时间:2022-09-18 01:07:44

把荣誉当成一种激励

编者按:广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奇山秀水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数桂林山水,有人曾这样说道:如果你开始了广西之旅,你就踏上了一条不思归的诗境之旅。广西电视台于1970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强势媒体之一,其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众多省级电视台中位居前十位。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电视理念,使广西电视台能源源不断的向电视观众奉送各种精彩的节目,一批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从这里走出。本期我们的封面人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来自广西电视台的优秀主持人――张英杰。

张英杰,男,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为广西电视台《新闻在线》、《早间证券》节目主持人,新闻中心综合管理部主管,主任播音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从1992年至今先后有一大批播音主持作品获国家级奖、自治区级奖,主要有:主持采访的《今天的中国人•再生之路》获1993年全国对外宣传优秀节目长专题一等奖;在主持《中华之最》期间获广西广播电视优秀节目电视主持人类一等奖;主持《广西新闻》期间获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播音类一等奖及全国优秀播音作品铜奖;主持《新闻专递》期间获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播音主持类作品一等奖;播音作品《龙滩工程大江截流》获广西广播电视优秀作品播音主持类一等奖等等。2011年7月他的作品《江西黄金水道》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级大奖“金话筒”奖。

2011年7月17日,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2011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来自广西电视台的主持人张英杰揽获电视播音作品“金话筒”奖。在2011“金话筒”的评选中,他是广西卫视唯一获此殊荣的主持人。他的作品以及主持风格以庄重严谨、情感真挚、音色浑厚的特色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获得金话筒奖是对我的一种激励,也是对我播音主持工作的最高肯定。如果在十年前,我得到这个奖项,我肯定是非常的激动。但现在,我的心情非常平静,更多的是在思考怎么珍惜这份荣誉,怎么对待这份荣誉,因为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关口。获奖是一种过程,获奖后还要将心态归零,重新出发”。在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后,张英杰,这个来自鸭绿江畔的东北汉子这样淡然的说道。荧屏上的张英杰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正统,不苟言笑,而在私下,他是一个学逗唱,游戏生活,性格中有着几分俏皮的“大孩子”,曾经在办公室里模仿“神曲”《忐忑》,同事们的脸都笑得抽筋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典型的“两面人”,既有深沉稳重的一面,又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在他的思想中始终有个理念:人要学会角色的转换,快乐的生活工作。

乐观豁达 追求快乐人生

东北人的骨子里都有股热情、幽默的劲儿,张英杰也不除外。1986年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央视主持人王宁、刘纯燕、纳森、张莉都是他的同班同学,在学校里张英杰就是个活跃分子。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先后担任了《广西新闻联播》、《广西新闻》等重要新闻节目的播音及各种专题、专栏、文艺、体育、广播剧的播音主持和演播工作;1988年3月,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广西广电系统第一个体育资讯节目《空中体坛》,张英杰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在完成其它播音工作的同时,他与节目组的编辑一起搜集信息、撰写体育评论,形成了《空中体坛》快时效、深评论的节目特色;1991年调入广西电视台后,从《广西新闻》主播到重大新闻事件直播,从各种大型晚会主持到体育节目现场直播,观众通过荧屏总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2005年,张英杰从已经播报多年的《广西新闻》转到《新闻在线》担任主持人直到现在。25年来的播音主持工作,一路走来,有欢乐,有成就,也有过风雨挫折,迷茫痛苦,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改变对播音主持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仍然保持着在学校时的那份质朴、永恒不变的乐观豁达的理念。

繁忙的工作中,他喜欢用自己乐观的性格感染身边的人,让年轻的同事懂得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道理。当庞杂的工作让大家产生疲惫情绪时,他的小故事、小笑话总是能让办公室的气氛活跃起来,大家重新振奋精神,认真工作。在谈起他所演的小品时,张英杰说:“演小品其实是性致使然,生活中的我本来就喜欢耍乐、说学逗唱、各地方言、搞怪忽悠。工作之余,同事、朋友、家人都常被我逗得前仰后合,逗得老婆没有了脾气。演小品那是上升到艺术了,我乐大家也乐,多圆满的效果,小品里我一点都不怕坏了自己的形象。笑一笑,十年少。”“我特别愿意把快乐带给大家,大家一笑,都开心了,工作的疲倦也带走了!”他所追求的快乐是一种心境,一种顿悟后的豁然开朗,一种释放重担后的轻松,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

千磨万击任尔东南西北风

面对半杯水,乐观的人想:我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却想:我只有半杯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种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完全相反,乐观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会用微笑去面对,张英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于军人家庭,部队大院特殊的生活氛围使他从小养成了简朴、刻苦、正直的秉性,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路走来,有现在成绩来之不易,他也像很多人一样,曾经吃过苦,遇到过很多挫折。我们现在看到的张英杰是广西电视台的当家主持,在荧屏上潇洒自如,光鲜夺目。但谁会想到他曾经当过船员、学过木工,还在工厂做过工人。

1979年9月张英杰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柳州航运学校,学的是驾驶专业。由于船舶驾驶非常注重于实践,入学不到两个月,就开始登船实习,跟着经验丰富的船长“闯荡江湖”,成了一名见习“船老大”。做船员的日子生活艰辛而寂寞,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张英杰回忆说,把舵行船,虽然寂寞,但从中感悟到很多。寂寞是难捱的,但却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东西;水涨水落,暗礁纵横,要清楚辨别什么水位能走什么航道,用心记忆,肩负责任,头脑清醒,才能把准航向,战斗激流险滩,对人心是很好的磨练。练就了自己认真思考,脚踏实地,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很想着成为“船老大”的张英杰,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离开了熟悉的船员生活。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停下自己奋斗的脚步,自愿找了一份临时工,学做木工,虽然最后没有出师,但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纪念,对自己的自立是一种很好的历练。至今,张英杰的家里都保存着学木工时的工具,刨、锯、凿、锤、刀,还有磨刀石,一应俱全,时不时还自己修理些家里的家具。1981年3月,当地的一家工厂招工,而且还是有编制的。有一份稳定并且有编制的工作,在当时是非常吸引人的。他应聘入厂,并且一干就是三年,白天黑夜连班倒,非常辛苦。然而,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湮没梦想的种子,从小就喜欢语言,并有着出色语言天赋的张英杰,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边工边读,于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成为当年广西考入北广播音系的两个幸运儿之一,开启了自己做一个主持人的梦想之路。

大学毕业后,张英杰分配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后调入广西电视台工作。在25年的主持工作中,他是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的,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2005年,因工作需要,张英杰从已经播报多年的《广西新闻》转到《新闻在线》担任主持人。突然间从时政新闻到民生新闻的变化,让他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转型,被观众骂的事也开始发生,当时的压力也特别的大,但他还是坚持下来,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变化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主持坐标,从字正腔圆的播报式新闻中成功转身,捕捉住《新闻在线》轻松自然、夹叙夹议、侃侃而谈的特色,让自己专业扎实,经验充足,阅历丰富,反应迅速的特点得到尽情发挥,形成了稳重严谨、生动自然,点评犀利而又风趣的主持风格,打开了另一个驰骋的天地,深受观众喜爱。人生道路,从来都是到处布满了荆棘,有着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人生的常态。走在这条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那么往往只能渡过平庸的一生。如果一个人拥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则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会停下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就这样,他会最终获得真正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正是有了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金话筒”得主张英杰。

默默耕耘 收获金色荣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张英杰扮演着何种角色,他都是用心、用情去投入,正因为点点滴滴的付出,正因为踏踏实实的干劲,正因为那份浇不灭的工作热情,他收获了平实而不平淡的人生,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2011年7月17日,在2011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上,张英杰摘取了电视播音作品奖“金话筒奖”。在颁奖典礼上,张英杰手捧金色奖杯说:“这是我播音主持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我会把这份难忘融入到我今后的播音主持工作当中,让这金色荣誉成为我继续前行的金色的力量。”

这份沉甸甸的硕果来之不易。提起他的获奖作品《西江黄金水道》,还要追溯到1998年。1998年10月,广西自治区政府做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广西电视台自此开始了对西江黄金水道的一系列重点宣传报道。作为广西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张英杰曾多次参加过关于西江的采访报道,与记者一起奔波广西各地,潜移默化中对“西江黄金水道”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参与的大型系列直播报道《西江千里行》是最重要的“西江黄金水道”报道之一。该报道通过“直播现场+演播室”的方式,连续10天对“西江黄金水道”的历史、现状、建设成就、发展前景进行了全方位的直播报道。由于直播时间是夏季中午的12点,太阳当头,为了保证节目能达到理想效果,张英杰得提前一小时到达直播现场,熟悉环境,与编导在此沟通,不断地演练。长时间身处高温烈日中,为了避免汗流浃背浸湿衣衫影响观众视觉效果,他在每次直播前都要在衣服里面用卷筒纸缠住上身,吸浸汗水。每次直播结束,汗水湿透的卷筒纸纸屑粘在身上,需要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才能清理干净。更困难的是,在面对高强度的直播时,如何去掌控现场和更好的组织语言,怎样在20分钟的直播时间内传达最多信息。所以他必须不断地去熟悉直播内容和流程,这样的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整个报道结束。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对“西江黄金水道”的大量积累,为日后的配音工作打下了基础。在他的获奖作品《西江黄金水道》的配音过程中,张英杰对稿件仔细研读,查看资料,悉心感受,反复斟酌,确定情感基调和技巧手段。经过多次配音,形成了该片庄重大气,严谨规范,感情真挚,节奏舒缓,技巧准确的配音风格。“金话筒”奖评委,清华大学教授对张英杰的获奖作品《西江黄金水道》这样点评道:“张英杰同志基本功很扎实,声音极富魅力,其准确、规范而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播音统领了整个作品。”这是对他多年来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默默努力的肯定。获得“金话筒”后,张英杰的工作还是一如往常的进行,没有过多的兴奋与骄傲。他说,如果我是禾苗,那么广西电视台就是一片沃土,观众就是阳光雨露,禾苗只有根植在沃土里,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金话筒”奖里也有广西电视台和观众们的一半功劳。在张英杰的身上我们能得出这样一个道理:老实做事,谦逊做人,勤于钻研,乐于奉献,就会赢来收获的季节!

上一篇:“丰泰现象”再评 下一篇: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