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

时间:2022-09-17 10:56:2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是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文化交际素养有效教学的策略,将文化意识融入课内外教学活动中,以培养中职毕业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 跨文化交际素养 文化意识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实效的唯一目标。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正确而得体使用英语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进行有效教学。而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是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有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益于培养学生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世界意识,更加利于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正确进行英语交流。

一、有效运用灵活多样的讲解

1.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将语言与有关文化内容同步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中应留意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特别是注解部分)进行同步传授。这样,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更易于掌握。例如,中职英语第三册第四课《DIFFERENT NATIONS,DIFFERENT CULTURES》。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录像、多媒体、口头和书面方式等向学生讲解各个国家的背景知识,为正式学习课好准备;也可以提前布置作业,组织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插入有关文化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拓展学习,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情景,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练习活动。

2.要注意把课文的文化内涵和日常的交际内容相结合

如一篇课文中,有段对话是询问一位老太太的年龄的,那位老太太就回答说:“It is secret.”这就体现了东西方人对年龄问题的不同态度,西方人认为问女士的年龄是不礼貌的,而东方人则是为了表示关心,这是东西方人在交流时经常要碰到的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把这一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3.教师在讲述文化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从最基础的讲起,由易到难,由浅至深,逐渐扩大范围,挖掘深度。在讲述时,教师可将文化分为语言性文化和非语言性文化,语言性文化包括招呼、问候、致谢、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以及词语的文化内涵、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例如:有的学生刚学英语时候老是说:“He is friend . I very like him.”在这句话中有两点需要指出:首先在表示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时应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因为英语是相当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的)。其次在表示“我很喜欢他”这个意思时,显然犯了“Chinglish”的错误,这句话的习惯说法是“Ilike him very much”。非语言性文化包括手势、体态、衣饰、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和当代社会概况等。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龙是天子,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然而,在西方人眼里,龙意味着“evil”,将“龙”理解为一种害人的张牙舞爪的怪物,是不吉利的代表,有的人甚至很厌恶它。

二、有效开展课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

1.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内活动

中英文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要使语言表达得体,体现出异国文化的不同内涵,教师可以依托课本,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积极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教师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让他们通过角色表演关注表情、手势和语气等在日常交际中作用,以达到理解英语文化内涵的目的。比如,英国人在与人谈话时,总是喜欢两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握手时若非常热情,会双手紧握,时间也相对要长一些,阿拉伯人也是喜欢谈话时双方靠得近,表示友好度越高。根据这一文化上的差异,教师让学生表演短剧,使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轻松起来,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原来他们发现,当阿位伯人和英国人在谈话时,英国人总是想保持距离,一直往后退,阿拉伯人为了表示友好拼命靠近,结果等一次谈话结束,离他们原来站的地方有了好长一段距离了。通过学生这种活泼的表演,让他们更加明白了解文化背景对英语交际的重要性。

另外,通过学唱英语歌也是一种将文化意识有效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方式。

2.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文化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断实践才能扩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比如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知识抢答赛活动,可出类似的题目:

Name as many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 as you can.

Who can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anksgiving day?

How many American presidents can you name?

Give introductions to a few of them.

学生在抢答活动中积极参与,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文化背景。

又如通过举办英语角,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文化情趣,提高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多与外教接触,通过与外教在日常生活的交往,让学生了解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交际礼仪和掌握常规套语,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来。例如,在和熟人见面问候或开始交谈时,先说话的一方要引起对方的注意,往往使用这样的套语表示要与人说话的意图:

Hello/Hi/Hey!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如果和陌生人开始攀谈,则使用:

Excuse me.

Haven’t we met somewhere before?

A very nice day, isn’t it?

How do you do?

谈话进行中想打断别人,常用下列固定表达式:

Excuse me.

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谈话结束时也有一定的表达方式,如用“Well”、“OK”、“So”等暗示某一话题已接近尾声。其他结束对话的套语如:

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 Bye-bye.

Hope so. See you lat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Good-bye.

Bye, see you on Sunday night.

除了英语角,还可让学生做英语广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体育新闻;或以墙报形式有计划地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名人逸事等。学生通过无数次的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参与

有效教学需要把关键和辅助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成有意义的模式,以达到特定目标。教师的任务导向应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并结合教师有效点拨,提高其文化素养。

案例2:

英语课堂上,老师要介绍圣诞节,课前给全班分成了四小组,每组从圣诞节的来历,有关圣诞节的故事,有关圣诞节的歌曲,以及有关圣诞节和春节的对比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要求每位学生除了事先预习课文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去图书馆或在网上找些这些方面的资料,并且做出自己组最有创意的表现形式。上课时老师问道:“Do you have som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about Christmas Day?”

学生们一听马上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所搜索的信息。于是,老师让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上来展示他们的成果。看到学生们的作品,老师都感到很惊讶,没想到学生的创造力这么丰富。第一组成员把网上找来的作品用英语做成了PowerPoint,介绍圣诞节的来历,非常精美、生动;第二组成员则把课文和从杂志上的资料融合编成了英语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听;第三组则为大家唱了一首圣诞歌,把歌词用自己的想像力写在非常漂亮的画纸上,并把较难的词句注了音标让大家一起学;第四组制作了一张表格,把圣诞节和春节的异同用简短词汇和句子向大家作了介绍,并提问是否有补充。一阵热热闹闹的介绍之后,老师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点评,选出了最佳表现组。接着,老师讲评学生在预习课文和做圣诞节报告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老师又针对课文进行了提问,让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解释。

最后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老师决定让学生们过一次圣诞节。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准备,老师邀请了他的外国朋友一起参加。学生们准备了圣诞树、礼物、还有装礼物的袜子。在晚会上,学生们试着用英语交流,遇到困难时互相帮肋,并且还用英语表演了中西方文化在用餐时的不同之处的小品。整个晚会在愉快的欢笑声中结束。

之后,学生反映很好,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自主探究并掌握了有关圣诞节的英语知识,而且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

三、通过课外读物有效渗透文化意识

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教师经常选择一些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短文进行训练,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例如,阅读下面的短文,有助于了解有关新西兰的生活方式:

Most urban residents in New Zealand live in Bungalows single-story, single-unit dwellings on small lots. High-ri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s a recent phenomenon confined mainly to Auckland and Wellington. Most New Zealand families have a vegetable and fruit garden on their lot where they grow some of their food. It is common for families to have animals as pets, especially cats and dogs.

New Zealanders are keen sport participants and followers. Primary winter sports are rugby, soccer, hockey, net-ball, skating, skiing and mountain climbing. The most popular summer sports are cricket, tennis, swimming, sailing, tramping, and horse-racing. New Zealanders participate in a variety of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such as rugby, soccer,cricket and sailing competitions.

Although most of the population lives in cities, New Zealand is known internationally for its rural environments and scenery. New Zealanders place great value on access to outdoors for recreation.

其中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有新西兰的建筑、体育、娱乐、环境、生活方式等。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将其中的文化知识指出来。

四、有效对比中外文化差异

比较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与文化方面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进行英汉比较。例如,词汇比较、习语比较、语法比较、语篇比较、交际习俗、礼仪比较与价值观比较等,通过比较帮助学生逐渐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的特殊性,提高文化意识、文化素养、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的实践和创新,本人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从思想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学相长。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的文化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充实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和文化,拓宽了学生文化视角,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有效教学的策略.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周大军,咸修斌.论外语教学法的多元性.中国教育学刊,2003,(3).

[4]加里・D.胞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上一篇:让学生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下一篇:浅谈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