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盈月提梁”壶的创作之谈

时间:2022-09-17 10:52:35

浅谈“盈月提梁”壶的创作之谈

摘 要: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紫砂的创作和作者悠远思想空间留下了极大的创作源泉。创作“盈月提梁”壶的初衷也正是因为对月的思怀,对盈如满月情境的思慕与爱恋,笔者在创作“盈月提梁”壶时就是在一个月圆如盘的情境下创作的。

关键词:紫砂壶;明月;提梁;文化;圆满

1 前言

紫砂文化就是两种文化或几种文化交流的纽带,紫砂艺人们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用手工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对两种艺术的一种升华。对任何工艺品,这种文化与文化的相统一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是一种新的文化,它既是民俗文化的体现,也是对艺术的追求。

2 “盈月提梁”壶的创作体会

提梁壶传说是由坡闲居宜兴时自创的一种壶型,人们称之为“东坡提梁”壶,其实提梁壶是由“明四大家”赵梁首创。创作“盈月提梁”壶的初衷也正是因为对月的思怀,对盈如满月情境的思慕与爱恋,笔者在创作“盈月提梁”壶时,就是在一个月圆如盘的情境下创作的。

古时的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定的偏爱,“远日如鉴,满月如璧”、“海上明月共潮生”,“盈月提梁”也是笔者对月的偏爱所得的感悟。月盈实,望月亦惆怅或思恋,对月伤怀缱绻,月一直以它质朴无华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皎皎明月典雅端庄,一个个神话传说也在望月中诞生,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今月曾经照古人”自古以来明月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也相当的有地位。“盈月提梁”壶以一个大大的圆盘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壶身圆而硕大,犹如满月当空,又横切半璧,泥色古雅,清朗,犹如明月姣姣;壶底横切平面;壶嘴由月盘上伸出,流口圆滑,光润;壶盖似一小圆盘,形似一轮满月,与壶身对应,协调和谐,舒展有度,上下呼应,一张扬、一内敛。“盈月提梁”壶的提梁把手作弓如满月状,在下盘连接壶肩处又顺势收缩。营造的是对月思乡,团圆美满的良好祝愿。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对月的倾诉,转嫁到壶上,也是表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月寄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壶身上铭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8个字,此句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古人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者无以致远。与“盈月提梁”壶的高雅意境相对应,使得整个壶诗境优美,寓意深刻,也是笔者对紫砂文化和千百年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3 总结

在紫砂设计的追求上,人们对紫砂陶的所承载的艺术气度,加以融合其他文化,在观察和体会中重新升华紫砂的形象,当今紫砂陶器的生存和发展,是文化的承载和进步。在造型设计和工艺表达上,所要表现的也只是紫砂自身所孕育的自然美,不同人创作的意味不尽相同,在形制上也有所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紫砂的继承和创新,都需要借鉴融合其他艺术特征,就如“盈月提梁”壶在主题思想上借鉴古时人们对月畅想的情怀,把今人对月的感悟,融入到紫砂的创作上,显出一种有审美情趣的工艺品,玩壶还是赏月,都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上一篇:浅谈紫砂朱泥的特点 下一篇:综合绘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