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与博弈视角下的多元评价

时间:2022-09-17 10:40:19

建构主义理论与博弈视角下的多元评价

【摘 要】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对多元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以《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探索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多元评价模式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并以博弈的视角分析多元评价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为高校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评价 建构主义 博弈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是以是否达成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标准来测量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的认知程度[1]。简单地说,就是实施期中、期末考试。多元评价则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步的程度以及学业成绩进行衡量和判断[2],力求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多元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包括在内,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之上的全面衡量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所授课程的理解、准备情况及教师所持的教学方法和人生态度的一种检验。本文以《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博弈论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多元评价在高校课程中实施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多元评价的设计与应用

为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多元评价记录表(见表1),考核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出勤、教学互动、小组学习、作业完成及终结考核,各占20%,以下是具体操作。

表1xx学院《xx课程》教学多元化评价考核记录表

学期: 课程: 班级: 学生签字: 教师签字:

1.出勤(20%)。出勤可以归结为学习环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可以转变观念,明确有很多办法能够了解学生的显性及隐性出勤,比如后续的每一节课都有小组活动、互动、测试等的签名,均为隐性考勤;其次,教师亦可从人格魅力上影响学生,以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和热爱为榜样,培养对学术的尊重,对不遵守规则的贬耻;第三,教师如以极大的爱心增加亲和力。

2.教学互动(20%)。首先,老师记录每一次的课堂发言、提问、回答问题、观点分享等,比如画“正”字,并在课后根据权重给出分数,对有创意的问题或回答或想法要及时鼓励,注意保护好每一次发言的思想火花;其次,学生可根据心理测试或课堂作业、讨论等对自己进行自评,对有关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与全班同学分享,老师可用打“√”或画“正”的方法来量化分数;再次,学生互评。

3.小组学习(20%)。主要根据老师布置的一些题目,由小组从中选取一个进行学习研究,最后以小组演讲的方式向全班汇报,主要由教师给出成绩,但成绩的评定方法必须事先告诉学生。小组学习有课堂随机和课后学习两种。现以《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第四讲中的一个课堂随机讨论学习为例来阐述评分办法。小组讨论的题目是:举例说明哪些社会性别观念因素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小组表达观点不只限于文字,鼓励使用漫画、广告词、歌曲、小品剧等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观点。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组学习评分标准

总分:__________/100分; 最终成绩:__________/20%

以上评分标准注重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创造性、实证性、表现性、完整性和合作性。根据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评估,学生要想拿到高分,必须主动学习,将原有的知识和刚刚学习到的社会性别理论及女性职业发展的特点相联系,举出自身的例子来回答此问题,此外,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组员之间也要合作默契,还要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讲述小组的研究成果。

4.作业完成(20%)。作业完成可根据具体的课程来掌握其数量和质量,可以是案例分析、读后感或回答问题,可个人或集体完成,《女性心理健康教育》每3学时课后都会有一个作业,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奖罚分明。

5.终结考核(20%)。终结考核可采取笔试或论文的形式。如果采取笔试的形式,考查的内容上应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命题以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为主,主观题目应多注重思辨、判断的能力,客观题中必须有案例分析,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举例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采取论文的形式,题目可以是围绕课程内容且是多选的,不应限定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想法,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跟学生面谈,以帮助确定主题;评价标准可制成类似小组学习的打分表格,在对问题的反思、例证等项目上占一定的比例,避免知识的罗列;教师对学生论文的评价要清晰地写出;实行超时减分,抄袭将不能通过的原则,以树立其对学术的尊重和严谨态度。

多元评价的博弈分析

按照博弈论的原理,假定教师和学生都是理性的人,教师和学生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师生的行为只受收益的影响,师生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得益,师生均独立进行决策,于是可以形成以下假设。

1.假设在多元评价下教师和学生的获益都是R,教师要在诸如学生出勤、互动、小组学习、作演讲报告、写案例分析等项目上事先进行设计和准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的回报是学生当下对知识的掌握和在未来培养出更有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自身也在其中和学生一同成长,获得职业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教师共同完成诸如出勤、互动、小组、演讲、案例等事项中的教学过程。

2.假设教师和学生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获益均是P,教师按照既定的模式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进行终结性考试的命题、批改作业及批改试卷,整个过程很难涉及到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在此花费的经历和时间没有在多元评价时多,但要承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实施教学改革等的各方压力,其自身发展也待提高,所以获益较少;未来发展堪忧,所以其收益也像教师一样少,收益与实施多元评价相比R>P。

3.假设教师采用多元评价而学生不实施这种评价进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学习方式上,学生可能不配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或者学生领悟得要慢一些,但是并不排除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进行学习、接受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可能改变,所以这时教师的获益设为M应该略大于学生的获益(设为E),即M>E。但是应该注意到,由于教师有多元评价的思维方式,所以这里双方的获益应该仅次于双方都进行多元评价的获益,即R>M>E。

4.假设学生希望进行多元评价而教师只进行终结性评价,那么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考验,由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没有能力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学生有可能从其他途径中寻找培养自己能力的方法,未来也许发展得较好,并将其观点带入课堂教学当中,也或多或少对课堂教学有所影响,其获益设为S。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使用终结性评价,只考查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其回报自然就是最少的,设为T,相比之下,S>T。

综上,教师和学生对于进行多元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4种不同的情况,收益矩阵见表3。

表3 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博弈矩阵

从以上的博弈矩阵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博弈可以看作是一个囚徒困境,根据前文的分析,博弈矩阵中双方的收益满足R>M>E>S>T>P,即只有双方都愿意进行教学改革,互相配合,实行多元评价,双方均能获益最大,任何一方实行多元评价而另一方不实行,都会缩减个体取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如果教师率先主张多元评价,学生所获得的收益会比学生单方等待教师改变要大,因为教师是相对处于主导地位的,如果要求教师尽早改变要比学生要求教师改变师生双方的获益均更大,也更能推动多元评价的开展。

小 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深化改革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旧体制、旧模式,并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多元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更好地启发教师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进步,鼓励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更具优越性,是师生双方博弈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中国外语》2010年第1期,第68-76页,第111页。

[2]于建波、张永利、李扬:《多元化评价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教育科学》2015年第1期,第46-47页。

[3]Dimitriadis,G., & Kamberelis,G:Theory for education(New York, NY: Routledge)2006:9,78,191-205.

[4]范如国:《博弈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5]蒲永健:《简明博弈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性研...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