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时间:2022-09-17 09:54:59

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孩子的教育,除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还应该有自我教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有许多的这样自我反省的榜样。自我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对自我教育有过精确的论述。他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而我,一名体育教师,把自我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中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体育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那么,在这个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中 ,自我教育尤其重要。当教师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规定后,如果总是把他们放在被监督、被管理的地位上,不仅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尊重,而且会让学生们对老师的要求产生逆反心理。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他的形式多样,而且活动范围也较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上,无论是从集合、整队、队形变换、队形练习都要有规范要求,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次,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练习的组数等,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严格的规范要求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有序地进行学习和锻炼,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规范、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使他们既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也体验到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自我组织的成就感。使学生的组织观念和自我约束力得以加强。

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身体练习亲自参与才能完成,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当场就能展现出来,而且每个人都可视见。然而,每个人对待课堂上的这种表现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真诚的为同伴高兴,有的人却很冷淡,有的人则嫉妒,有的人则对同伴的不良表现进行嘲笑,有的则热情地去帮助其纠正错误。作为教师则要对这些不同的反应深入思考,作出应对,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点,道德感情。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一个人的自尊心是自己发展的动力,尽管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要使学生的发展是健康的,成为一种主动发展,那就要关心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自我肯定或自尊需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并且适时地加以称赞、表扬。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从中找出他的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他的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以肯定和表扬,鼓励他,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要让他树立信心。

体育运动中的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操练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反应,如:疲劳感、酸胀感等。因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活动。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有的活跃,有的稳健,有的自信坚定,勇敢顽强,有的胆小懦弱,不求上进。所以,我们传授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现的时候,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也是一种反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过低。如果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可能会没有力量达到标准,因而内心气馁,悲观失望;如果对自己要求太低,则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就会止步不前。所以我们常说,对孩子提出要求,要“跳一跳,够得到”。当然,在教育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他人,评价他人。当看到同学那优美的动作、出色的表现或优异的成绩时,要给予真诚的赞美,要学会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当别人不及自己时,向别人伸出友谊之手,诚心诚意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样,就会给整个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和谐、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教学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教育,而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的一种引导。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让学生任意自由发展,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积极引导。而引导,并不是首先由教师主观提出学生应该如何,学生被动地去做,而是采取以下的方法:一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行动方案,由教师加以修改或者完善;另一个是由教师提出适合学生学习或练习的各种方案,由学生自己选择。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既满足了学生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创新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在自我教育中,让学生理想的翅膀得以展开,帮助学生起飞。

上一篇:浅谈实物评价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让语文课成为动人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