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行政教学质量思考

时间:2022-09-17 08:14:43

学院行政教学质量思考

一、独立学院及案例教学的特征

(一)独立学院的特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点:第一,采用民办机制。独立学院虽利用公办母体高等学校的部分资源,但所需经费投入及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筹措,学生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第二,实行新的管理模式。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且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同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三,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实践应用性。独立学院招收的是三本学生,其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策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典型案例,使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并提高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双向互动性和实践应用性特征,因此它契合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效用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中。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将促进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

(一)案例教学适应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

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民办教育,《纲要》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并且提出民办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纲要》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划,作为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定位,突出应用型或实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需要有所创新,重实践、重案例的教学方法必将渗透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接触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典型案例,并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充分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教师不仅忽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处于被动状态。其结果往往是,纵使教师耗费大量的精力,也难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教师可谓“费力不讨好”;并且,传统教学形式常常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单位,另一方面,许多单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人才。针对这一窘境,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案例教学法纳入到教学中。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也应因势利导,引入案例教学,这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出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进而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三)案例教学是连接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行政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实践应用的专业,它涵盖行政环境、行政组织构建、行政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行政领导、行政法治、行政监督、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内容。案例教学“以其实践性、具体性和实证性的特点,沟通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1]案例教学将行政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通过探讨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管理理论指导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学生对行政理论的学习,又能引导学生利用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机会,达到培养学生行政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目前的案例资源普遍比较陈旧,滞后于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行政案例库,学界根据各自多年的教学体会,收集、编写了一些案例集,但目前这些案例集的案例资料普遍比较陈旧,虽然每天都会涌现大量的行政案例,但由于案例集的编写需要较长周期,因而出现了案例集的案例落后于现实的问题,这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重要障碍,且行政案例的滞后性将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不均衡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许多同学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案例中的公共问题提出一些有创见的解决方案;但也有一些同学由于长期受“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慢慢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惰性,尤其是不愿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羞于表达,不能达到案例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因此应使他们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呈现出“马太效应”现象,学生参与的不均衡将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案例教学与提高学生能力结合不够

目前案例教学存在一个重大误区:教师将案例教学简单化为课堂举例子,即认为讲解例子、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或论证理论就是案例教学。其实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别:“第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占据中心地位,而举例在教学中仅处于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只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三,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而举例主要是教师的单方教学行为。”[2]更为重要的是,举例的过程并没有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仅仅是对案例的粗放式利用,背离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案例教学在于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行政管理环境中,对现实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自主进行案例库建设

行政案例库是支撑案例教学的基础性资源,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应与学生一同自主进行案例库建设,以此实现从被动等待案例教材向主动收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转变。案例库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养成每天收集行政案例素材的习惯。教师和学生一同建设自己的案例中心,安排教师或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手段,实时跟踪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按主题分门别类记录成案例素材,并做好素材索引,以便于查找利用。第二,教师精心整理素材,形成案例库。案例素材并不是案例,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和理论教学要求选取典型素材,通过精心整理,提出案例分析的思考讨论点,形成典型的行政案例,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案例教学技巧,引起“思维共振”,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师生互动,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教学经验发现,学生讨论存在一个“思维共振”阶段,在“思维共振”之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一旦越过“思维共振”期,学生参与的热情将会明显提高。因此,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环境,为“思维共振”的产生创造条件。第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环境,通过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尊重学生思考,做到耐心倾听并及时对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第三,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提出独创之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第四,注意对学生案例讨论环节的点评,应多鼓励、少批评;第五,注意控制好学生发言的时间和节奏,当学生对一个话题讨论充分时,教师应稍加总结并引导学生转入下一个讨论话题,以保证案例讨论有较高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不排斥知识学习,它是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因此案例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教师突出重点,讲授基本理论知识。这一阶段属于知识积累阶段,因为没有基本理论知识做基础,学生的讨论必将缺乏专业深度;其次,开展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分析。这一阶段属于知识积累向能力提升的转化阶段,教师应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帮助其积累管理经验,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与国家对其的发展定位,决定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因此学生既要熟悉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又要掌握从事本领域工作的实际技能。案例教学作为能让行政理论与管理实践密切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知识、长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应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将发挥其最大效用。

上一篇:都市地下管线管理规划 下一篇:班级管理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