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亟待加强

时间:2022-09-17 08:08:57

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亟待加强

一、施工阶段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越来越成为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载体。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润最大化,财产的流转主要依靠合同,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合同管理尤为重要,标的大,履行时间长,协调关系多,涉及方方面面,参与项目管理和施工的各方,都是通过合同来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和享有权利的。如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的材料供应合同,与机械设备承租人签订的机械设备租赁合同,与分包方签订的施工劳务合同,与员工签订的聘用合同,与下级责任主体签订的承包合同等等。因此,依靠合同措施是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

合同既是承揽任务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对内经营的主要媒体。国家大力开展建筑市场的秩序整顿,加大建筑市场的法制建设,都说明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为合同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就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进行简单的论述。

二、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谈薄。由于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对合同效果不显著而产生的怀疑而淡化的消板意识,从而使合同意识淡薄。往往不习惯按合同办事,出现问题不找合同而是习惯性的找领导。对于索赔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同时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及操作流程,合同管理机制、组织设置不科学,管理思想、制度不系统、不完善。各基层单位合同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导致合同管理仅是少数人的管理职责行为,很难提高合同的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行合同管理的需要合同归档制度及信息分析管理相当薄弱,合同的预测,分析水平偏低。

2、业主行为不规范。对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状况,承包商迫于生计不得不接受业主的苛刻条件,使合同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1、建立合同交底制度

―对新签施工合同,首先由市场部对合同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投标报价采取的措施,如不平衡报价、多方案报价法等,对合同部门进行交底,使合同部门充分了解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构成,采取的措施及采取的何种施工方案。再由合同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商,分析研究施工方案是否可以优化,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合同部门应重点分析研究合同条款,对商务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详细分哳合同条款中没有专门的文字叙述,但可以根据该合同的某些毒敷的含义,推论出承包人有索赔权,这种索赔要求同样有法律效力,有权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这种经济补含义的条欺,在合同管理中被橡为“默示条款”,或称“隐含条款”,它包含合同明示条款中没有写入,但符哈双方签订合同时设想的愿望和当时环境条款的一切条敖,或者从明示条款所表述的设想愿望中引伸出来,或者从合同双方在法律上的合同关系引伸出来,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或被法律和法规所指明,都成为合同文件的有效条款,要求合同双方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对项目;都的合同管理部门进行详细的合同交底,为以后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2、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合同的会审制度。通过会审,不但掌握了合同的主要内容构成,还可以对合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重点保证合同中的关键工序,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的施工,把合同对施工过程中的有利影响发挥最大,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合同中的一些苛刻条款、加大了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要对这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根据企业的风险清单建立项目的风险清单,进而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尽量改变苛刻条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发挥最大的优势。

3、加强合伺审批制度

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应进行审查,批准制度,即在各业务部门会签后,送交合同专门管理机构或法律顾问审查,再报请法人代表签署意见,明确表示同意对外正式签订合同,经过严格的手续,使合同签订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设立合同管理机构,优化人吸构成,培养合同管理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建立精简商效的组织形式,在部门内部可以实施直线制的管理形式,制定岗位职责。相关人员按岗位职责及任务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做到信息,共享.所有人员对部门领导负责,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传递快,人员构成简单,便于管理。部门领导要在人员安排上量才录用,工作委任上要职责分明,这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成绩评价要实事求是,这是调动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可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保证工程有序的开展。

不管进行什么样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才,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现在从事合同管理的人员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且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结构,要即懂法,还要有在丰富的施工经验,还必须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在相关的领域不断进取,拓宽视野,同时企业应该为人员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建立合同管理控制目标,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的文档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目标制度,是指合同管理活动应当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最终目标,合同管理控制目标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及投资目标。承包商应建立各目标的控制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三大目标的实际。

合同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为具体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实施合同依据。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施工的质量、隐蔽工程与重新检验、进度管理、设计变更、工程量的确认及支付管理,不可抗力、施工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施工企业就要具体的研究相关方面的要求,加强合同管理,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保安全,保工期的:完成合同赋予的工程,防止出现不合格材料及设,备,施工质量不合格,拖延工期,擅自进行设计变更,防止工程超过设计图纸范围的超挖等工程量发生,及在不可抗力发生时由于不作为而增加钩不可索赔费用及不文明施工等由承包商承担的费用.并积极挖掘潜力,突破索赔目标,于合同中发现文字表达不一致或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等进行索赔,加大盈利空间。

应建立文档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变更、索赔管理制庹、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制定柑应的工作程序,把施工中的各种文字档案进行收集、分析、汇总。总结经验,找出教训。建立数据库,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做好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的建筑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更要求加强法制建设,用合同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对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维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有效的避免和克服了建筑领域的经济违法和犯罪。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油田档案利用的探索与创新 下一篇:宁波市召开银企洽谈会:破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