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区雨雪冰冻灾后森林恢复研究

时间:2022-09-17 07:57:09

桂林地区雨雪冰冻灾后森林恢复研究

摘要:桂林地区属于南部林木种植面积较广的地区,近些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给当地的林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灾害发生前与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林农在应对灾害的发生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灾后的林区采伐工作不够规范,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灾后的防火、防疫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冰冻灾害的危害,让更多的人了解预防灾害的措施,更要注重灾害发生后森林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关键词:桂林地区;雨雪冰冻灾害;恢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S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20-2

桂林位于桂东北,背靠越城岭,侧依都庞岭,面临岩溶、丘陵,山地辽阔,土壤肥沃,类型多样,又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6℃~20℃,冬天的桂林1月、2月天气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一般最冷时会结冰,气温抵达0℃~2℃,历史极限气温为-4℃。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4~7月是桂林的雨季,雨季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而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0%。桂林最热的时候是7月与8月,月平均气温28℃,一般三伏天时气温最高达36℃~37℃,历史极限最高气温接近40℃。水热丰富,十分有利于多种林木的生长和林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桂林地区有时会发生冰冻霜雪灾害,本文就在雨雪冰冻雪灾后森林恢复工作做如下探讨。

1 桂北地区森林在冰冻雪灾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1 清理采伐工作秩序有待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森林在遭遇到雨雪冰冻灾害后,会有一部分林木受损,对这些受损的林木要进行处理,有很多林农会利用这个机会,加大采伐的力度,无论林木是什么种类,无论林木的具体受损情况如何,全是“一刀切”,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部门如果对清理采伐秩序不能加强,就会出现竹笋被采挖,松树被采脂,一些珍贵的树种,例如天然阔叶林也会被采伐,毛竹也会出现被过度采伐。清理采伐工作还应严格做到“三砍三不砍”。“三砍”既砍冻死、压死的,不砍活,砍倒伏的、折断的,砍主干爆裂的;“三不砍”是指不砍能够恢复生长的;不砍被雪压弯曲的,不砍断梢、断枝的。这“三砍三不砍”的原则应切实的贯彻于灾后的清理采伐工作中,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这样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1.2 审批制度不严格

林木的采伐审批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在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有一些工作人员对林木采伐的审批工作就不能够严格执行了,一些林农会借机提高采伐的数量,这就会对森林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对于林木的采伐审批工作要做到有灾无灾一个样,克服灾后审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能够采伐的要切实维护林农的利益,及时审批,不能够采伐的,也要有合理的依据,给林农合适的理由,解除林农的心理障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只允许采伐受灾林木50立方米以上的;采伐毛竹和受灾林木50立方米以下的,为提高审批效率,可使用林木采伐申报卡。对于那些清理采伐的受灾木竹需要外运销售的,应凭证直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手续。而对于那些然保护区内林木、野生珍贵植物、古树名木、天然阔叶树、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林木以及纠纷山场的受灾林木,一律不予审批采伐。

1.3 灾后林区重建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后,要注重重建工作的进行。灾后林区的重建工作能够将灾害给林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也能切实的保护林农建林护林的积极性。雨雪冰冻灾害灾后重建工作是林区能否继续发展的合理保障,也是提高林区整体管理水平的考验,还是完善林区工作管理体系的一个机会。灾后重建工作是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值得林区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的一个题目。灾后的林区重建工程要有计划性,首先应该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是要根据计划对于不同受灾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植补造工作;再次,对于清理工作也要有序的开展;最后,要注意重建工作,要保护林农的切身利益。灾后重建工作应在完成后分析林区受灾原因,并对灾后林区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回顾,为今后应对林区的抗灾、救灾保留宝贵的经验。

1.4 灾后防火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由于桂林地区地属广西东北部,即使发生雪灾,气温仍不是很低,且桂林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在雨雪冰冻雪灾发生后,会产生较多的枯枝落叶,由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进山作业的人员与林农增多,这也就增加了野外用火的机率,因此发生火灾的隐患也就会有所增加,灾后防火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林业部门的防火工作大多放在林火频发期,却忽视了灾后防火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加强防火工作主要是注意对进山工作人员与林农的教育与管理,强调在灾后林火的易发性,让其意识到在林区内用火的危性。对于灾后的枯树枯枝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免发生火灾,为灾后林区带来更大的损失。

1.5 林区疫情控制措施应加强

灾区的林木是防疫的主要地区,是疫情的多发区,自然灾害后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疫情,会为林区带来更大的危害,例如松材线虫病疫,相关部门应建立疫区疫情防控预案,加强疫情的预防与控制,首先就要将监控疫区受灾林木的清理,以防止疫情蔓延,其次是加强对灾后疫区的补救,最后就要加强疫区的管理。对特别是对区受灾松木的清理采伐,采伐后的林木要按着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审批,经过检疫合格后才允许放行。

2 解决桂北地区森林在冰冻雪灾后恢复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2.1 加强防冰冻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近些年,雨雪冰冻灾害在桂林地区频发,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降低灾害的发生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积极的预防,预防的措施得当、及时不但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甚至可以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防范冰冻灾害的宣传教育,让林农及林业工作者预防灾害的意识得到提高,为了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宣传工作人员要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收集一些雨雪冰冻灾害为林业带来较大损失的影像资料,让人们认识到冰冻灾害不容忽视,还要收集一些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灾害的破坏性资料,让人们学习先进的、科学的防范方法,更要让人们知道,灾害是可防可控的,增强人们在灾害面前的自信心。

2.2 注重林区林木种类选择的科学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林区抗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

混交林是指林冠由两个或多个优势乔木树种或不同生活型的乔木所组成的森林。近些年,某些地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多以单一纯林树种植为主,但这样林区林木单一化的做法,由于树的高度相同,且承载力相同,不能起到很好的抵抗冰雪压的能力。混交林的营造最好是选择针阔混交树种。同时,种植树种还应本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什么样的土壤条件下种植什么样的树种。以具有速生、抗雪压、抗低温、耐贫瘠能力较强的深根性乡土树种为首选,同时引进有一定栽培经验的树种。

2.3 抓好灾后补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应有序的展开灾后的补救工作,灾后重建工作展开的及时性与有序性、科学性是降低损失的必要保证。灾后补救工作主要分为三步:第一,及时清理冰雪,被冰雪压弯的林木和林竹要第一时间清理出来,以免继续发生折断的现象,减少了经济损失;第二步,防火、防疫。灾后的防火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就是森林病虫害的滋生蔓延要进行控制。没有疫情,要控制疫情的发生,出现疫情,也不必惊慌,果断的采取手段进行控制。第三步,及时的进行林区的补植与补造。对于那些幼小的林木,能够继续培育的尽量要继续培育,而已经死亡的林木在清理过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补植。林木的补植要有计划,有规划,落实调剂方案,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在补植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林区的整体平衡性。

2.4 森林的恢复与重建是消除雨雪冰冻灾害的要本途径

加大植树造林,尽快恢复植被,南方地区林业受损,植树造林是主要补救措施。造林时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尽快的植被恢复是防止滑坡与泥石流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受损苗圃的恢复和重建,抓紧搞好苗圃基础设施修建维护工作,尽快恢复苗木生产。种植当地树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主要保护野生动物食物树种、防火树种和对病虫害有抗性的树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要尽可能保留原有本地树种,慎重使用外来树种,尽量减少对原有土壤和植被的干扰、减少的地面出现和水土流失。最大限度保护已经形成的森林环境,补植时建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避免营造纯林,注重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把生态系统恢复与生境改造结合起来。

桂林地区是林业种植较多的地区,近些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为当地的林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灾害发生前与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林农在应对灾害的发生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灾后的林区采伐工作不够规范,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灾后的防火、防疫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冰冻灾害的危害,让更多的人了解预防灾害的措施,更要注重灾害发生后森林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涛.仙宇山林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营林措施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年18期.

[2] 刘振强.冬季降雪及黑白灾预测[J].内蒙古草业,2009年2期.

[3] 张利梅.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08年4期.

[4] 朴金波.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与消除对策[J].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1期.

作者简介:石怀国(1972-),男,广西临桂人,临桂县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管理,营林技术推广。

上一篇:从简约开始,创意课堂 下一篇:短跑起跑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