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时间:2022-09-17 07:25:04

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摘 要 数学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转变。教师要在数学课堂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课堂上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经过思考,想到了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并进行了猜测:将圆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学生们在组内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将圆转化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并进行了展示。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例如:教学互质数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数可以组成互质数。四人小组讨论,有的说,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1和任何自然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质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合数和合数组成互质数;有的说,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等等。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急于答复,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找出答案。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唤起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形成创新意识。

三、利用实践操作,发展的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而我们学习数学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者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大小相等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计算公式,学生基本上能用两个全等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学,而是加以引导:“你能用其它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动手实践:有的用一个梯形沿中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底边上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推导……通过这些操作,打破了学生的定势思维,消除其的惰性心理,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究,学会创新,发展创新思维。

四、创设浓厚氛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要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如可让学生讲故事、当小老师等,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张扬学生良好个性,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学生才能自由地去探索,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

五、以训练思维为重点,教给学生创新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诱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并大胆的尝试,以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之目的。如在教学“一个钢铁厂计划每天生产800钢材,20天可以完成,实际提前4天就完成了任务,问每天增产百分之几?”一般解法:(实际工效-计划工效)÷计划工效,算式是〔800×20÷(20-4)-800〕÷800;工程问题方法,总是为“1”,计划工效为1/20,实际工效为1/20-4,算式是:(1/20-4-1/20)÷1/20。列方程解:设原计划工效为“1”,增加工效为X,实际工效为(1+X),算式是:(1+X)×(20-4)=1×20;简捷解法是:如果计划工效为“1”,那么4天完成“1×4”,把工作量“4”摊在“20-4”天里完成就是问题的解,算式是:4÷(20-4)。通过以上的不同解法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同一题目,由于思维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则各不相同。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上一篇: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下一篇:浅谈在新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