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

时间:2022-09-17 07:02:50

生活小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诸多物理问题的探究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仅靠课本中所安排的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此外,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致使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在实际操作时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鉴于上述客观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利用身边物品设计生活小实验来弥补这种不足,从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生活小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例如:在探究“摩擦的影响因素”时,先在书中夹带长纸条——能吊起厚厚的课本,然后将课本换成练习薄,学生原以为练习薄重量轻,应更易提起,但实验时结果却相反;再将纸条换成不易被拉断的塑料条来做,实验仍未获得成功。这一组实验迷雾重重,在学生的预料之外,却在物理的原理之中。像这样的实验既简单方便,可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小实验存在于生活之中,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若善于将这些小实验运用到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预习时利用生活小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课前可布置学生用盛水的玻璃杯(或透明饮料瓶)代替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经过它所成的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凸透镜成像具有几种情形,为课堂上引出凸透镜成像的条件起到了过渡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课堂实验时间。

2 上课时运用生活小实验作为演示实验。有利于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先找一支废旧日光灯管,将其敲碎后取出其中的一端灯丝,然后把这段灯丝和一个小灯泡、电流表、变阻器、开关等串联接在电源上组成电路。接着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用尖嘴钳夹住日光灯灯丝的一端,把灯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显著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停止加热,仍用尖嘴钳夹住灼热的灯丝一起浸入凉水盆中,又会发现小灯泡迅速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该实验直观地表明了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后再做生活小实验,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甚至会有新的发现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课堂上由于用水较少,加之为了节省时间而用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不易看清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情况,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回家用锅烧水进行观察,在此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看到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情况,而且还会注意到水在沸腾前后所发出的声音响度也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课外生活小实验,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课堂实验的极好补充。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及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例如:在讲完“电功、电功率”后,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功率;估算它们的工作电流和耗电量,作为选择保险丝、电源线和电能表的依据,进而避免过载、短路、烧断保险丝等故障的发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小实验,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大气压强实验生成性教学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