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时间:2022-09-17 06:38:22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摘要】学习情境是新课程教学的最基本部分,是教学思路的准入点。一个适宜的学习情境内外是学生进行分析、探究的学习平台,笔者主要从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角度来思考,分析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39-01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建构主义者的观点:学习获取知识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将一套完美的知识体系输灌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进学生将目前所学的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设备,使学生在新的知识间形成一定的联系,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对其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这里,简单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对学习情境内外设计的做法和思考:

1 多媒体模拟动态过程,显示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平抛运动一课中,为了解决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特点,可以用动画来模拟:

(1)两个小球从同一水平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小球①做平抛运动,小球②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请同学观察,然后分析,探究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运动特点;

(2)两个小球从同一位置,小球①作平抛运动,小球②作自由落体运动。如图(2),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一起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的特点。同理还可以探究平抛运动的时间决定于下落的高度这一难点。

多媒体模拟动态过程,显示物理情景的方法可用于现实的实验不容易仔细观察,或理想实验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能观察到的情景。他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比较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比、分类、归类,易于把知识内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

2 自制小实验,演示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2.1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制作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如图(3):为实心的橡胶球,为乒乓球把乒乓球拉起一定高度放手,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

1)物理体积越大,越难改变运动状态?惯性越大?

2)物理速度越大,越难改变运动状态?惯性越大?

3)物体的惯性和物体的哪个物理量有关?

学生分析和讨论之后,能透彻理解,惯性只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2.2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书本上实验蜡块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用磁性彩色扭扣来模拟,完成后,本人用一软木块替换蜡块,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模拟合运动的曲线,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①两个分运动为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吗?②合运动是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自制小实验、演示物理情景的方法,可以老师制做或学生自己制作,因为书本和其他资料上通常没有,所以有强烈的新奇感,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探究的渴望,能深刻理解知识点,具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学生分组实验,重现物理情景,体验物理探究规律

3.1 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观察,分析,得以结论。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分析电磁感应原理中三个演示实验,教师课前准备分组仪器和实验报告表,进行分组实验课,让学生自行分析,探究,完成结论填写报告,教师合理指导。

3.2 在规律课前先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把“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改为“探究力的合成原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改为“研究平抛运动规律”;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等。

4 数学方法的物理应用,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探究物理规律的数学思维

4.1 利用有向线段的表达功能来进行矢量的图示和矢量的运算:矢量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利用正比例函数来分析S-t图象,V-t图象;利用直角坐标系的功能来引导正交分解法的原理;利用正弦曲线分析机械振动,机械波,电磁波,交变电流等图象的特点。

4.2 在两个研究对象之间有若干属性相似,并且两者的数学方程式相似,通过类比推论出它们在其他主要属性方面也相似。

5 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物理情景

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分析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究,勤于探究,善于探究的习惯。

6 物理学史中科学家研究思想及历程

例如在学习量子理论“原子模型”,教师对理论的发展进行阐述,来探讨这一学习认识过程.卢瑟福的核式物理模型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事实,初步建立了原子核结构的正确图景。但与传统的经典的电磁理论存在矛盾。主要表现为原子稳定性问题和光谱的不连续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玻尔应用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是能量量子化假说,目的解决原子稳定性问题;第二为能级跃迁假说,目的解决光谱不连续性问题;第三是轨道量子化假说,表明玻尔理论仍然建立在核式结构模型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7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上一篇:谈数学情感教学,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