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院校体育教学和就业的衔接

时间:2022-09-17 06:28:24

试论院校体育教学和就业的衔接

摘 要:院校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下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给我们的体育教育带来新的课题。体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育在培养现代化人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却又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就业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入手,把如何进行体育教育和就业衔接作为重点论述,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 就业现状 有机衔接 对策 结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99-01

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高速成长期,结构调整已属必然,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越发突出。体育专业首当其冲,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症结。

1 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 扩招带来总量增加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前景不甚乐观,也为今后的招生带来压力。需求的不足,就业率的不足,积压沉淀了多届毕业生,这种状况还在延续,累加效应直接冲击着就业市场。

1.2 教师岗位需求有限

中小学师资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渠道,在校生的减少使这一需求逐年下降,专业体育教师的岗位奇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

1.3 跨专业使优势尽失

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的单一,适应性也相对较差。考取公务员知识面不够,在央企国企求职专业不对口,知名企业要求偏高,自主创业路径狭窄,没有任何优势而言。

2 社会需求决定体育教育导向

体育教育改革的导向是和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形势密不可分的,重点就是使教育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调整专业内容和课程设计。

2.1 职场需求呈多样化的特征

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遇到瓶颈,体育专业更是如此。就是专业相对对口的体育产业,其外延也在急剧地放大,不仅包括了竞技、教育、管理等传统类别,还延伸出健身、装备、器械、培训、娱乐等行业。这就决定了体育专业教育应该走出局限,吸收新的养分,拓展自己的专业空间。

2.2 职场需要综合性人才

这一点已经取得共识,哪行哪业都基本如此,学科之间交叉交融的程度决定着就业的宽度,适应性强的就是最好的。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对具有多重身份和技能的人才,求之若渴,一专多能更受青睐。

2.3 职场需要有知识的体育人才

这是一个职场现象,一般企业不设专门的体育部门,但是和体育相关的企业却欢迎具备一定资格和能力的,有体育教育背景的人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只要具备了相应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体育专业本身就会成为一种优势,就业就会相对顺利。这就启发我们,选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相当重要,也许就会成为就业的敲门砖。

3 体育教育如何和就业衔接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院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3.1 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1)按照市场规律设计专业。这是校方应该做的,落后的、陈旧的、无效的专业及时撤并,新兴的、复合的、动态的新专业尽快地建立起来。逐步地使专业结构设计科学化、合理化、市场化,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不同需要。

(2)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高职属于重实践轻研究的院校,就业方向主要是经济实体,专业实践能力差,就是手里握有不少的证书也无济于事。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实践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校期间,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放在首位。

(3)扬长避短。什么是体育教育的长处?是精神,是坚韧不拔的竞技体育精神。竞技优胜取得的过程,造就了受教育者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坚韧性格。短板也是显而易见,专业独立单一,知识和能力不具有通用性,择业空间狭小。院校要在课程的设置上把短板补齐,除了专业要精以外,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掌握更多的求职资本和就业技能。

3.2 体育教育衔接就业的对策

解决体育教育和就业衔接这一问题,需要开放和科学的态度,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来布局。

一是,发挥教育部门主导作用,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盘考虑院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有的放矢的进行全方位的课改。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政府宏观调控,紧盯经济运行对人才需要;院校专业设置布局合理,知识结构面宽适用,就业趋向清晰明确;用人单位乐于接受,学生、家长基本满意。

二是,改变专业设置,充实体育教学内容。把历史延袭的不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进行修订,把新兴的体育项目和体育产业课程收编进来。打破陈旧的、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把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和实现多数毕业生的圆满就业结合起来,适应社会行业的现实需要,适应时代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院校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开辟新的专业领域,比如,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专业,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

三是,持续不断的就业指导,把工作做到前面。大学生从校门走入职场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业指导也应该是,纵向的接连不断,横向的全方位。院校要有一个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的规划,按照不同年级的知识掌握程度分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初期阶段:指导刚刚踏入校门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初浅的认识,制定一个初步的规划;中期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有选择地进行就业能力辅导;后期阶段,规划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获取所需的职业资格和专长,接受就业指导和服务。三个阶段,短期目标和长期方向相结合,逐步深入,融汇贯通,无缝链接,形成完整务实的就业指导体系。

四是,提高毕业生的自我择业能力。全面提高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除体育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毕业时基本具备自我择业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从学习吸收到能力生成,院校负有主要责任,而最终就业的主体还是学生。培养自我择业能力,就是体育教育和就业的最好衔接。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已经不是简单地培养竞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职场的需求变化,都需要教育和就业的衔接。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综合性的体育人才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赋予院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和使命。加快体育学科的建设和改革,综合思考,全面发展,才能使院校体育教育迈上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学生的最终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尤青.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就业方式及观念的变迁与走势[J].前沿调查,2009(2):75-76.

[2] 李英玲.辽宁省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4.

作者简介:张琴琴(1982―),女,汉族,甘肃白银,大学本科(硕士在读)。

王晓东(1982―),男,汉族,甘肃渭源,大学本科(硕士在读)。

上一篇:促进和阻碍英语阅读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西部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探讨